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5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殳俏)
火腿是深不可测的物事,能评论火腿的人更是具有深不可测的人格。想我小时候,老师布置下作文题目,要大家写最喜爱的食物,生性谦虚谨慎的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大多选的是水果,至多也就是蔬菜,只有一个小朋友交上一篇《火腿金华好》,引起全班轰动。发布作文成绩那天,老师以无比欣赏的口气朗读给全班,我当时记得,那是一个地道上海弄堂出身、却自始至终讲着一口北方话的老气横秋的男生,当大家都景仰地欣赏着诸如“宗泽无意中腌制出的猪腿肉颜色鲜红似火,故皇上赐名火腿”之类文学造诣颇高的句子时,他只是微微把头侧向一边,用忧郁的眼神表达着他对这种景仰的习以为常。
至我长大,也能略略领略用文字赞美食物之厉害时,仍觉得要评论火腿和火腿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从金圣叹到袁枚,从古清生到沈宏非,从这些人对火腿的品鉴文章中,我似乎又悟到深一层的道理——火腿这东西,不仅要历练丰富的人来评头“论足”,此人还必须是男性才更有说服力。老男人评论火腿的资格,从一条猪腿还未修炼成一条火腿的预备阶段,已定了下来。比如袁枚评论火腿,是三年能出一个状元,但三年出不了一个好火腿。古清生则沿袭了这种说法,将其更加发扬光大,不说文人,光说一首诗,也“应该像一具好火腿的诞生那般艰难”。而品味好诗好词的时候,也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尝,从中获得火腿般的风味”。他描述自己对火腿的感情时说:“在江南,走进任何一间腊货店,我都能看见挂满墙上的带有红木质感的火腿。恍惚之间,我会误以为自己走进了乐器店——一具具生硬的火腿简直不像是食物,而如同辉煌飞天反弹的琵琶。丝路花雨早已停了,仙女们也都飞走了,只留下她们古色古香的乐器,在无休止地撩拨着我的想象。”
此类对于火腿的联想,是女性万万也做不到的。无数次和那些女性食客交流,大家一致觉得走进腊肉铺子是个极端恐怖的经历。别说能看到仙女飞走的痕迹了,那打在油光光干巴巴的各种肉类部位和肉类全体上的昏暗灯光,以及那无语排开的一字阵形,都只能让女性头皮发麻,有一种误入年代久远蜡像馆的感觉。是以西班牙人把卖火腿的铺子称为博物馆,也有一种戏谑的意思在里头,一则是显示每条火腿的制作和保存的历史长,二则是婉转地诉说:亲爱的,咱也知道咱的铺子是一个阴森和肉欲并存的地方,你懂的。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