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廢客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美容界有一本名为「中国美」的杂志,封面人物曾经用合成的方式来表达美女的概念,这位合成美女被称为首位中国美女的标准,她有章子怡的脸,范冰冰融合杏眼和丹凤眼,妩媚感十足的眼睛,刘亦菲细挺的鼻子,张柏芝疏密均匀,柔美中带有几分英气的眉毛,张曼玉被美容界封为最美、性感动人的双唇,美在五官比例恰到好处。
美的定义为何,这真的是很见仁见智的问题,曾经有科学家对人体头部各项外貌特征做出大量测量,像眼睛的长宽、嘴巴厚薄宽度、鼻子长度高低与鼻翼宽度、额头高度、脸颊宽度、颧骨位置,头形宽高弧度……等等,然后配以计算机动画合成,组合出各式各样的面貌,在统计许多受试者的评鉴下,终于找出美女应该的模样。
什么是美女应该的模样?听到结论会让人感到吃惊,原来美女的外貌特征,就是所有人的平均值,即所谓的「比例适中」!
头脸型不能太长如马脸,也不能太宽如月亮;下巴不能太长如斛斗,也不能太短没下颚(跟咀嚼功能有关);鼻子不能高到容易折断,也不能扁到贴在脸上,当然不能宽如狮子大蒜,也不能细如小棍细棒;人中过长,就会像马脸,过短则被说没福气;颧骨太高会被说这个人阴冷,过低则不饱满,没福相。
很多偏离平均值的特征,都会在主观的想法下,赋予负面的价值,要嘛牵扯到命格好坏,要不然就说是个性人格有偏差,「不美」在文明文化的装饰下,不会被直接说丑,而是用让对方或自己也舒服的另一种说法,来排斥不美的存在。
鼻翼太大,没关系,福气!嘴巴过大,吃四方啊!颧骨高,领导能力强!安慰自己与别人的话,往往没有根据,只是给个心安与认命。
平均值的美,其实逃脱不了演化。在动物择偶上,外貌「对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像燕子择偶会倾向选择尾巴对称的伴侣。对「对称」的要求之所以会形成,在于「对称」往往是攫取食物、躲避天敌的存活要件。这是一个要求伴侣存活率高下,所演化出来的择偶策略。
换句话说,是种「保守」的行为倾向!所以人在对于头部面貌的美丑选择,会以平均值为基准,应该是源自于「对称」感的择偶机制。
但是「平均值」所组合美女,虽然美,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看一眼过后,会不容易记得她的面貌。因为她脸上的所有特征,完美地柔和适中,没有特点,无法给人强化的印象。
科学家虽然找出特征平均值是美女的要因,但是这项研究并不能说明「远超出平均值,但又被认定为「美」的装饰性夸张美。
「美女认定」的第二种型态,便是脸部特征能否给人强化的印象,与第一种「平均美」刚巧是相反的机制。不过这种「偏离美」很容易因为不同个体的主观意识,往往会产生两极的想法。
举例来说,茱利亚罗伯兹和珊卓布拉克许多人会认为她们很美,她的美就在于她嘴宽远大于平均值的偏离,看过她一眼,会很难忘记她的长相;而另外一群人则会抱着相反的角度看她,认为她很丑,面貌完全被她的大嘴给败坏了。
又像安洁莉娜的厚唇,许多人认为她的嘟嘴性感无比,但同样的,也会有许多人觉得过于肉感恶心。蔡依琳将自己原本的嘟嘴变成接近平均值的嘴型,很可能就是要避免后者的不认同,企图引起普遍认同的潜意识行为。
「偏离美」不若「平均美」,很难产生所谓的集体认同,像以前日本流行牙齿不整齐的小虎牙一般,「偏离美」经常会是时间性的流行观感,风潮过了,很可能倒过来反被认为是丑。
「偏离美」之所以会成为稳定的择偶机制,可是演化里第二性征多样化的关键。经由性择,许多动物雄性的夸张色彩与装饰,就是这种「偏离美」效应的结果。
孔雀鱼的色彩亮到彰显存在,绶带鸟的尾巴长到妨害飞行,这都是致命的吸引力,致命是致自己的命,吸引的是吸引天敌到来,夸张的颜色、过长的尾巴都容易让天敌寻获、捕食。在许许多多的行为生态学理论,就试图解释具有这样夸张特征的个体,为何在择偶时容易被选择,而造成第二性征美丽这个世界的结果。
人类也一样,越是夸张的面部特征,越是让人难忘。苏菲亚罗兰的老公说过,她老婆的特征就是过于夸张的怪,但是组合在一起却反而美。
「偏离美」能够是美,最重要的是在于其他的「弱势特征」能适当地衬托「强化特征」,就像绿叶与花的效果,整体给人还是一个协调感。只单单突出强化特征,没有强弱特征间的协调,还是会给人不美的感觉。强化印象的「偏离美」有群体认同的问题,对不同特征的强化,会觉得美的,则会有相对应的特定群体。
如果把面貌的「平均美」与「偏离美」用味觉来譬喻的话,「平均美」是清淡鲜美,「偏离美」是呛辣过瘾。同样的,前者是基于保守,宛若养生饮食,后者是基于激情,好像冒险搏命。
「平均美」是惯性长久的集体认定,「偏离美」则是走偏峰的强化认同。
发表文章3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8人
行为生态学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