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998 改革政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2分钟

101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98年第1期的封面故事是李鸿谷的《武汉中小学生服用安眠药独家调查——当心!孩子》,当时,李鸿谷还在《武汉晨报》当编委。这一期的封面设计是林青,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小伙子,非常认真,可惜他只做了几期封面设计,就离开了。

这一年,王锋的学生高昱成了主角。高昱是中国新闻学院1996年的硕士毕业生,1996年底他到周刊实习时,还将另一条腿跨在《光明日报》,希望在两者间选择。最后,他选择了《三联生活周刊》。他在周刊做的第一篇文章,是发表在1997年第1期的社会报道《售票改革,拉响铁路复兴的汽笛》。1998年,《三联生活周刊》在方向明已经建立了经济领域话语权的基础上,急于在社会报道能力上有所突破,约李鸿谷做《当心!孩子》,就是努力之一种。高昱显露出他的社会报道能力,是始于张金柱事件。张金柱酒后驾车碾死平民事件发生在这年1月,高昱刚好是河南人,编辑部第一次派他独立去出差。这个封面故事当时整个重写过一遍,高昱原来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张金柱不该判死刑,编辑部在讨论过程中,要求他写出这个符号在这次事件中所呈示出的复杂性,法权与人权的交织。因为这个封面故事,高昱建立起了自信,《三联生活周刊》也完成了一次对社会热点事件独家深入的突破。

包括《谁能审判张金柱》在内,高昱在这一年一共做了5个封面故事,除了《谁能审判张金柱》,还有记录平安大道改造的《改造北京》,关注中国电信业改革的《重新洗牌》,报道抗洪救灾的《保卫长江,保卫黄河》,以及纪念知青下乡30周年的《黄铜时代》。那一年,高昱只有24岁。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与这个时代

1995~2010

15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