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003 抗击SARS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1分钟

25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3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2003年3月25日,香港街头的人们戴上口罩,预防SARS )

2003年4月,三联书店为加强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管理,要求《三联生活周刊》搬回书店。编辑部于是被安排进了一个基本没有窗户可通风的密集的办公空间,白天必须通过灯光照明。对于《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而言,因为习惯了比较自由的思维与工作习惯,很多人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

其实,在搬回三联书店之前,SARS已经开始肆虐了。但因为《三联生活周刊》当时面临三联书店管理方法的改变,对它的反应未能做到迅捷。在整个SARS开始蔓延阶段,周刊的反应是被动了,当时的《财经》杂志马上以尖锐的姿态迅速控制了传媒的影响力,有读者甚至对周刊失望到要求退订,才由李鸿谷集中了编辑部较强的记者,连续做了3期封面。我们的后起,只能走提升高度的道路,提出了“SARS政治”这个概念。当时,李伟成为突破采访的主力,他突破到北京人民医院,已经做成了一篇全景式描述SARS为何蔓延全貌的报道,最后因为医院领导赶到编辑部要求撤稿而只能忍痛放弃。

这一年我们也报道了孙志刚事件,但在南方报业已经深度报道孙志刚之后,是由李菁去突破的。这一年,李菁与金焱合作,还在层层封锁之下,硬是突破了对“神舟五号”的采访。当时,《三联生活周刊》还完全是边缘性媒体,进入航天城采访根本无可能。但金焱与李菁硬是以她们不懈的精神感动了采访对象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采访结果。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与这个时代

1995~2010

15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