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5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尚进)
“帮我推荐个靠谱的首席技术官。”这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圈子最近流行的新说辞,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已经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简单依靠某个商业模式,或者依靠圈来几百万名注册用户就能成功的时代,彻底一去不复返了。实际上,已经很久没有人高估程序员的价值了,上一次出现争抢高水平程序员,还是2005年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当时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李开复跑到Google,引发了一连串的程序员跳槽。最近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对于技术热情的回归,同样也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有关,包括副院长王坚在内的不少人都离开微软,投奔了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网站。
与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众多企业研究院相比,微软亚洲研究院几乎是目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研发机构,同时期的IBM中国研究院、甲骨文中国研究中心都渐渐式微,而微软亚洲研究院却保持着旺盛的研发效率。90年代末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究院的举动,曾经被指责为将智力资源资本化,可10年之后,如何规划研发智力投资,已经成为跨国化的中国企业正在急切实施的战略布局。买技术,还是自己研发技术,这场曾经的讨论,完全可以参照微软亚洲研究院的10年成果,也再一次引发了中国企业对于技术发展效率的盘算。更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众多技术,早已被微软转化到实际产品中进行了销售,范围涵盖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Xbox游戏机,甚至微软正在秘密研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7,也包含了众多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发成果。微软投资亚洲研究院到底获得了多大的技术收益,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对微软研究员的追逐,本刊独家专访了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微软研究院院长里克·拉希德(Rick Rashid)
三联生活周刊:微软成立亚洲研究院已经有10年了,作为负责微软基础技术研发的元老,你感觉亚洲研究院技术开发效率如何?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