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玲
2018-03-01·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6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曹玲)
(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专家施建农 )
“超常”还是普通?
只要有了孩子,父母往往就会陷入一个又一个误区,让没有孩子的人觉得可笑。比如那些等候在北京市宣武区陶然幼儿园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中,有一位妈妈说:“超常儿童?谁家宝宝不超常啊,这么小怎么能看出来谁超常谁不超常?”还有位奶奶说:“凭什么就他家孩子超常我家就平庸啊,我家孩子算数可好呢,被子也叠得可整齐了。”另有一位较为“理智”的父亲说:“不超常就教呗,多教教就聪明了。再说,不超常的潜台词是不是说父母也比较笨啊?”
陶然幼儿园是国内第一个开办超常儿童实验班的幼儿园,它和中科院心理所合作,每年通过选拔招收一批超常儿童,进行特殊培养。虽然家长们嘴上说人人的孩子都一样聪明,但实际上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测出来是超常儿童,他们还是会沾沾自喜,“还真觉得比其他孩子聪明”。总之,父母们多半只乐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聪明”这些说法,至于“普通”、“平庸”之类的字眼,他们特别不乐意听到。“小孩子嘛,就有希望,哪个父母希望孩子们没定性的时候就普通啊,说不定日后哪方面一鸣惊人呢。”上面那位妈妈说。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5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