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园,三图,四名家

作者:曾焱

2018-03-01·阅读时长5分钟

67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2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溥儒 )

吴湖帆、张大千、溥儒,在中国近代书画史上都是担得起一方盟主地位的人物。能让这三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以同一个题目为同一个人作画,算得上是画坛奇事。60年后,吴、张、溥的三幅《朴园图》同时在香港苏富比的书画专场出现了,画的主人,名叫朱省斋。

香港苏富比书画专家张超群说,内地知道朱省斋这个人的不多,他的影响力主要在香港地区的书画收藏界,40多年前他在香港编撰出版的《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迄今仍然是被海外收藏人士看重的一本著录。“上世纪50年代,香港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书画市场,而朱省斋和收藏界关系很密切。他自己不能算是收藏家,说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书画经纪商更准确一些。美国著名古董商庞耐夫人的收藏最近两年在拍卖市场上被追捧,她有一部分重要藏品当年就是通过朱省斋得到的,尤其是齐白石书画。”

张超群介绍,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画家张大千和朱省斋也曾过往密切。张大千寓居印度大吉岭和南美期间,请朋友在香港地区帮他打理书画事务,朱省斋一度在当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包括帮张大千搜购古书画,或参与安排脱手一部分收藏。据朱省斋撰文回忆,当年张大千大风堂收藏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及其他十几件文物以2万美元入藏北京故宫,他在其中也起了一些作用。日本书法文化评论家西岛慎一在他的《名品漂泊记》中也援引了朱省斋的说法。50年代初,张大千为移居南美筹措费用,计划出售部分收藏。张大千的老友徐伯郊其时在香港银行界高层任职,徐父徐森玉是北京故宫的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徐伯郊利用自己的身份帮中国政府搜集流散海外的文物,任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朱省斋称,张大千向香港大新银行贷款5万港元,并拿出以上两件名迹作为抵押,后来因为资金不足而准备卖往国外,朱省斋表示反对。徐伯郊得到消息后,立刻向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报告,并奉命展开收购抢救工作,竭力劝说张大千将两件名迹卖给了国家。到50年代末,张和朱突然反目,再无往来,但其中原因两人都没有披露过。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价码:百万元宝贝

6个家长共同投资“独二代”

74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