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 与它面对的西方列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1·阅读时长9分钟

9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4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步冲)


(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车站,即将赴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9年,对于孙中山来说,是一段充满崎岖和挫折的时光。5月21日,他因广州护法军政府完全被滇桂系军阀把持,愤而出走,途经汕头、台北,取道日本,最终于6月26日回到上海,开始了在法租界1年零5个月的蛰居生活。这段赋闲岁月,孙中山撰写出了《建国方略——物质建设》这部架构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纲领性巨作。

1919年2月始,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物质建设》就以《中国的国际发展,帮助战后工业再调整所设计的计划》为题,在其挚友,乔治·布朗森雷出版的《远东评论》上,陆续连载至1920年11月。在这部洋洋10余万言的建设计划中,孙中山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发展设想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宏伟大纲: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疏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庞大的治水和水土保持工程,开辟全新的北方、东方、南方三大商用港口,从这些港口出发的铁路将远抵西藏、新疆、蒙古和满洲。发展新的钢铁冶炼、矿业与企业,在中北部造林以及移民于东三省,屯垦新疆与西藏。

“早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时,孙中山就对铁路高度重视,这与他早年游学海外,目睹欧美国家工业革命时代的巨大成果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历史系近代史专家,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王晓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刊记者,“早在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时,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发表的讲演中,就强调自己要致力于民生主义。”4月5日,在上海答记者问时,他这样表示对国有经济发展的设想:“故造筑铁路,使内地与各口岸航线连接,实为入手要图。现中国财力尚能兴办,唯将来推广,须待外国助力……若各项实业,均将以私款兴办,满若干年后即归国有。”稍后,在公开讲话的时候,他更把铁路视为振兴中国实业的第一要务。9月,他接受全国铁路督办一职后,在詹天佑、马君武、徐谦协助下考察了京张铁路,旋即前往太原、唐山勘察煤铁各矿,并巡视北宁、津浦、胶济等铁路干线。1913年初,更致函蔡锷,提出修筑滇道(昆明至南宁)铁路的设想,并建议扩建滇粤桂铁路。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

百年从屈辱到崛起的25个文本

87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