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1·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7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苌苌)
( 1935年冬 ,北平爱国学生举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游行示威 )
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写于1934年,他直接用英语写就,第二年由赛珍珠的出版公司在美国发行,9月出版,到年底已再版了7版,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其后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普遍认为,这本书让西方人知道了何谓“中国文明”。此书是写给西方人看的,但他对祖国爱之深、责之切浮然纸上。或者更确切地表述,是林语堂在自序里的说法:“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恼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我这本书是写给淳朴而忠恕的一般人的,忠恕之道为古代中国之特长,今则已成绝响。”
赛珍珠是促成《吾国与吾民》的幕后人士。“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一种方法是直接到中国来看,另一种是通过到过中国人的写作。但赛珍珠认为,所有人在叙述中国的时候,不是太包庇中国,就是太苛责中国人了。她觉得能够跳出这两种态度,能够持平而宏观地来看中国,并且有很好英文能力的人,非林语堂莫属。”林语堂研究专家、曾担任中国台湾林语堂故居执行长的林明昌博士告诉本刊记者。赛珍珠作为一个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作家,对中国有一些尖锐但不失为真实的感悟,她对当时中国思想界的观察写在《吾国与吾民》的序中:“新时代各种学说乘时而兴,纷纭杂糅,几乎扯碎了青年们底脆弱的心灵。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一些共产主义,又来一些西洋哲学,又来一些现代军国主义,实实在在什么都灌输一些。侧身于顽固而守旧的大众之间,青年智识分子却受了各种极端的教育。精神上和物质上一样,中国乃被动地铸下了一大漏洞。”
在林语堂在上海的家里,赛珍珠和林语堂一拍即合。因为林语堂也正想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说一说我对中国的实感”。林语堂接下写作任务后,度过了十分辛苦的10个月,因为其间他还要办多本杂志,他的女儿在回忆录中写到,他每天清晨就写,孩子们被母亲隔离于父亲的书房之外,她们只能从锁孔中以窥一二。林语堂有时写两页,有时写四五页,最后一天写了19页,在庐山脱稿。他设想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写一部有关中国社会、文化和生活哲学的著作,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他也做到了。赛珍珠在序中说,终于有了一本书满足她一切热望的要求。林语堂在和赛珍珠的合作上吃了大亏是后话。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