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3-08·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荷兰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拉德·特胡夫特
)
人类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质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或者说,“存在”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初听上去并不像是一个物理学家应该探索的课题,更像是如贝克特、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家所做的哲学探索。但是这一次,物理学家们决定介入这个话题,通过物理学实验的方式来探索存在的本质形式。
人类和宇宙万物都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都过于熟悉和依赖,使人们不去关注时空的特性。实际上,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正是物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深刻的问题,这涉及时间、空间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人们通过对于物质的研究发现,在极小的尺度下,物质会展现出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量子态,微小的粒子会呈现出波粒二象性,同时也会受到“测不准原理”的制约。那么,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是否也有相似之处?是否也会受到量子条件的制约?这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人类的存在?
物理学是一门关于实验的科学,只有经过大量实验的验证,一个物理学假说才能成为一个定理。但是在有些时候,理论物理学家会远远地走在实验物理学家前面,提出一些目前难以验证的假说。尽管如此,很多物理学假说也仍然会带给人们很多遐想。“所谓真实无非就是这些物体的影子”——2000多年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一句比喻仿佛是对于一种理论物理学的一句精妙的预言:全息原理可能就是其中最为令人震撼的假说之一,这是一个由量子引力和弦论所引出的物理学假说,论述的正是关于宇宙中一切物体存在的本质问题,而且它完全颠覆了人类自古以来对于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985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