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廢客
2018-03-08·阅读时长6分钟
在「精子是只寄生虫?」里已经描述到,两性在演化的过程中,雄性的产生是一部份个体在有性生殖的行为里,演化出寄生型配子的结果。若真要讲最原始性别是哪一种,我会说是雌性,因为雌性的配子是原始的配子型态,而雄性是后来演化出来的。
寄生类群(雄性)与原始类群(雌性)要达到个体数目平衡,应曾经过两者个体数目的消长,拥有寄生性交配策略的个体,才能在族群之中稳定长存。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迷惑,举一个例子来说,当雄性刚开始出现时,他们的数目不会很多,但是他们的策略「节省配子资源投资的精子」能够让自身的交配次数提高,而大量让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当初是不是这样的寄生策略,也促使雌性产下同样的雄性子代,犹未可知,但是在许多现今的生物里,由于雌性也赋予子代一半的基因,所以产下雄性的子代对雌性一样是有利的,因为她们的儿子比她们的女儿更能传递自己的基因,这就是当今人类某些族群里,仍然有重男轻女倾向的原因。
雄性基于寄生策略的优势,在未来世代中大量出现时,最后必然产生雄多于雌的现象,当因雄性过剩使得其他雄性没有交配机会时,雌性的少数便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抢手。在交配上,雌性倒过来成了优势的类群,这时生女儿比生儿子来的更有利于基因的传递,雄性数目开始减少,雌性增加。
这样的现在在中国一胎化政策里反映出来,拿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角色即可知道,娇气柔弱的美羊羊是婚前的代表人物,贵妇自私的红太郎则是婚后的代表人物。在一胎化加上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男女性别比达到了10比7,年轻女性在婚姻中取得了议价权,也就是所谓的「新娘价格」(bride price)。五子要登科,先要有银子、房子、车子,才会有妻子和孩子。
在谁多谁就劣势,谁少谁就优势的此消彼长循环下,两性数目长时间摆荡到最后,会保持大约在1比1的状况起伏。两性别的交配策略便能达成平衡,进而稳定下来不会消失,这样策略(雄性和雌性)就是演化稳定策略(ESS)。所以不管雄性生殖的潜力多大,在没有其他条件的限制下,个体的汰择终将让两性数目维持平衡。
雄性在交配行为里寄生雌性,在比较低等的动物里,雌性尚未发展出反制之道。譬如已经有两性区分的寡细胞动物如线虫等等,雌性只能被动地让雄性将精子灌入体中,无从对雄性的寄生有任何控制或是反制的行为。
再稍微高等一点的,像蚯蚓之类的雌雄同体生物,就属于雌性比较原始的反制策略,让纯雄性无法在族群中具有优势,而使得雌雄同体变成了广布的绝对优势,纯雌性和纯雄性都基于竞争和生殖低落,而被淘汰掉。
再进一步的物种,如某些鱼类(慈鲷),可以由身体大小所决定群体中的地位,来改变其性别。在靠体力占有领域的情况下,个体小时当雌鱼,当个体够大,竞争领域的能力够强时,则转换性别变成雄鱼,大量授精给领域内的小雌鱼。这个反制雄性寄生,就是我够强时,我也要当雄性。父权社会下的百合,常分有公和婆的角色,婆往往是双性恋,而公则是纯同性恋,公的产生便可能存在着这样的缘由。
然而某些物种的雌性并未放弃自己纯雌性的策略,而是发展出对交配权的掌握,从而选择自己想要交配的对象,这时演化的天择开始了对「性择」(sexual selection)的加持。
雌性卵子的少量与资源丰富,是雄性竞争的对象。雌性得以对雄性以交配权的赋予与否,选择自己所要的优质基因,进而改变了雄性的特征。在演化史上,是雌性反制雄性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界赋予「雌性选择」(female choice)这个专有名词。
「雌性选择」造成了雌雄长得不一样的结果,像是雄孔雀鱼的艳丽、雄孔雀鸟带有眼斑的尾巴、雄鹿的角等等。长得漂亮需要更多的质能,来证明自己健康,或证明更有能力躲避天敌,雌性藉由雄性外在特征的投资程度,判断雄性基因的优劣。
「雌性选择」造成了这世界生物的缤纷亮丽,可说是雌性对于雄性寄生的一大反制。但「雌性选择」必须雌性本身有一定的能力决定跟谁交配,如果雄性强来,雌性岂不是无可奈何?
雄性以暴力来迫使雌性就范,在演化里雄性再次取回了交配主导权,人猿、原始人类便属于这一种,虽然女性在「雌性选择」上,仍具有一定程度掌控,但是在暴力下,只得屈从。「雌性选择」的弱化,很可能是灵长目雌雄外貌差异不大的原因。
当雄性以身体优势,或是再近一点的时代,以人类父系社会结构,重新掌握交配的主导权时,雌性难道没有反制之道?到目前为止,雌性最后的反制策略,可以在人类身上看到,就是「女性寄生」。
以寄生来反制寄生,成了人类这个物种有别于其他物种的交配策略特质。
杂交的黑猩猩,雌雄各自营生,雌性育幼。就算是以后宫制度闻名的银背金刚猩猩,雄性掌控一群雌性,但雌性也不是没事可做,分工下雄性保护群体的安全,雌性营养全体与后代。在原始人类或原始部落里,女性经济自主的能力也不逊于男性,甚至可藉由母系社会的结构来反制男性暴力。
在当今人类文明,男性是利用繁殖所需外在资源(钱财、土地和粮食)的垄断,反制母系主导的社会体系。战争便是男性群体联合,去抢夺占据其他男性群体资源的行为。在形成父系掌控资源流向的社会之后,越是具有丰厚资源的优势男性,越为女性所偏爱向往,于是我们看到唐伯虎家中有八美,尚能点秋香。
这有趣的是进一步所形成的现象,女性不管是当正妻小妾,只要男性财富够,除了躺在床上生小孩和装饰自己外,经济生产与后代抚育的工作便尽可能地利用男性的资源摆平不再沾手,然而这相对的,女性也越会丧失其自主权与自觉。
这样的现象,可以名之为「贵妇现象」或是「女性寄生」。
「寄生」是不劳而获,掠取其他个体生产的资源,好比精子占卵子的便宜。而当今人类经过两性亿万年来寄生与反寄生的你来我往后,发展出雌性的寄生行为,这行为是能够优势长存的?还是演化史上的昙花一现?
在观察异种寄生的演化上,寄生者若要成功寄生,其形体与功能不是不再进化,就是退化,最常见的就是保持在低等状态如线虫之类的寄生虫,和形态退化以方便寄生的节肢动物。
同种寄生一样是要付出代价的!
单单由雄性精子寄生发展至今,可以见到雄性付出的种种代价:资源提供、同性竞争、外貌改变等等,每一项都危及生命,猎取资源时的危险意外,同性竞争时的相互残杀,外貌亮丽下的招惹天敌。
而今日「女性寄生」所付出的代价为何?自我发展的丧失、阶级意识的压迫、社会空间的局限等等。女性在经济与生活全然仰赖男性的结果,虽然看似成功反制雄性寄生,但同时又给了男性对于女性寄生的反制权。
女性失去了男性对女性的责任感,有钱就能在外风流,更甚者三妻四妾。权势财富造成风流的理所当然,就好像以前台湾女星大批前往印度尼西亚嫁人为妾的现象一样。既然当贵妇寄生,就无法控制与阻止男性在过多资源下的劈腿。
女性错觉爱情是经济资源的提供,而男性错觉提供资源可以获得更多女性的爱情(交配权),那表示这一切仍停留在生物层面,仍然在两性寄生与反寄生的演化战争里。
与其寄生对方资源,而抱怨对方劈腿的反制寄生,不如男女在意识自觉下,寻求各自的经济来源自主,从而精神心灵交流,由思想意识的对等来谋求契合,然后才是物质层面的欲望协调。
「灵肉合一」是由灵知层面进至肉体层面,一旦肉体老化,则不会影响两性关系,因为结合的先决条件是意识、思想和精神。当下男女问题重重,即因肉体欲望、物质条件为两性结合的先决条件,肉体老化了,对方资源过剩了,都会引起地位不平等,以及重新贪求新鲜肉体的现象。
「贵妇现象」策略的形成不过数百年至上千年,在演化史里尚是不可查觉的弹指瞬间。女性以失去自我的方式寄生,若是演变到最后,很可能女性永远停留在寄生与反寄生的生物层面,而男性只当女性是个生育的工具,用旧换新。
唯有女性能自觉自主,才有办法让男性在女性「我不是没有你不行」的情况下,无法给钱了事,而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在乎,和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关心。
爱情是两性平衡下的永恒,失衡了,绝不会有爱情。
发表文章38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188人
行为生态学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