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9·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623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卡生
2017年12月,明星蒂塔·万提斯(Dita Von Teese)出席一个奢侈品牌活动,身穿一袭1995年的John Galliano 春夏灰色长裙就上了头条。万提斯是好莱坞的“古着迷”,没人见她穿过当下的日常服饰,这位时装大师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的灵感女神,将“古着”的优雅和经典变成了好莱坞最时髦的代名词。
到了今天,“古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时尚消费者从跟风的时尚消费中渐次脱离,向着个性化蜕变。满足个性化,成为年轻一代的极大诉求。
我们可以在古着店铺里找到马龙·白兰度标志性的Levi's 501牛仔裤,前卫设计师山本耀司的80年代秀款西服,以及Dior代表50年代女性时髦风貌的New look套装。
到底什么是“古着”?有一个普遍的国际定义:至少有30年以上历史,保存完好,已经停产,代表其所处时代设计风格的服装服饰;年代划分为20世纪20年代~80年代。也就是说,真正的古着是不可复制的时代经典,流行于某一时代,能代表某个时期的特定元素,无论面料、剪裁还是用途都是时代缩影,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古着”文化上世纪90年代才在中国兴起,最早以旧货市场的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美价廉是它的一大特征,更像一个风格混杂的二手商店。2008年前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古着才开始起步,古着店经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原动力,有了对年代和设计的认知。2011~2013年的古着市场成为热门,时尚杂志和明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接下来古着市场并没有如杂志报道的那样一路引吭高歌,而是陷入沉寂。
“古着”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它给你提供独特的视角,你可以试着去留住一些已消逝的或正在消逝的东西。
在国外一直热度不减的“古着”风尚,在国内还能否从小众的狂欢逐渐演变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