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寻几款好茶,品其中禅味(征稿.WeWrite+三联节气)

作者:湖水

2018-03-14·阅读时长5分钟

420人看过

对禅茶一味的认识是在进入禅修圈子之后,佛友们都喜欢喝工夫茶,时常聚于一处,沏茶慢饮,随意畅聊。带动我们喝工夫茶的,主要是明月禅师,他是教我们禅修的师父,精通茶道,引领我们品茶中禅味。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参加了禅师在丽江组织的短期禅修,人不多,不到10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住在一个纳西族木楼四合院里,抬头就能看见玉龙雪山,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在后院的小河里哗哗作响。禅修打坐前我们总是围坐在木楼门廊喝工夫茶,天南地北的闲聊。禅师有不少好茶,金骏眉、银骏眉、铁罗汉、古树老芽...听说有些是斗茶大赛的获奖茶,品起来确实是清香袭人,回甘良久。禅师说茶要喝透,就是喝到神清气爽,多一杯也不想喝了。茶喝透后,会感觉身体通透饱满,口留余甘,气定神闲,这种状态下去打坐往往效果更好。每次喝茶后打坐,总感到全身血脉通畅,说不出的放松和舒服。


关于饮茶的感受,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七碗茶哥》自唐代以来,传唱千年而不衰,对传播饮茶的好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日本也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茶与禅的历史渊源颇深,早在公元前52年西汉时期,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苏东坡、王阳明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生活中酷爱茶。苏东坡诗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茶的千古佳句,被无数后人引用。


什么是禅?禅是静虑的意思,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那么,说禅茶一味,该如何理解?不同角度的各种解读已有不少,我试着选几款自己喜欢的茶来品说禅味。


【禅之清净如崂山绿茶】


崂山绿茶产于山东青岛崂山区,是“南茶北引”的成果,崂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名泉佳水遍布,崂山绿茶集天地之灵气,纳山海之精华,形成了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用玻璃杯冲泡优质崂山绿茶格外赏心悦目,清汤绿叶,澄澈见底,带高山清寒之意,初闻有淡淡清香,再闻有豆香味,口感滑、绵,回甘较好。崂山绿茶与禅的清净特性如出一辙,外离相,内不乱,以清净心入禅,方能品得禅之真味,品味“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的灵动与净明。


【禅之温雅如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正山小种茶叶呈灰黑色,茶汤呈深琥珀色,有细柔的松烟香,滋味醇厚,回味绵长,茶汤冷却后仍味甜润口,且耐泡,再浓也不苦,正山小种如同禅之温润儒雅的特性,长期禅修之人,性情大多温润平和,面慈心善,仪态儒雅,心的棱角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打磨圆润,趋向心境圆融,温雅耐品。


【禅之智慧如普洱沱茶】


普洱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古时便享有盛名,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云南普洱沱茶是熟沱,是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的,需经过渥堆、发酵的过程。优质的云南普洱沱茶汤色红浓明亮油润,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耐冲泡,愈久愈醇。普洱沱茶的特性正如禅之智慧,智慧来自对人生经历的不断思考和觉悟,在反复沉淀与蜕变中,我们渐渐认清世间实相,在岁月积淀中越陈越香,历久醇厚。人生就是一场修炼的过程,烦恼即菩提,我们在世间历经的一切烦恼,终将在禅里升华为智慧,引领我们走向解脱烦恼的开阔自由境地。


【禅之圆融如柑普茶】


柑普茶,是用广东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即陈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新会陈皮和云南普洱完美结合,越陈越香,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均混然天成。柑普茶这种陈皮与普洱茶完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性,如同禅的圆融。千年古刹河南焦作圆融寺有块“圆融无碍”的匾额,住持果建法师说:“所谓圆融,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无碍,即心无挂碍,行无所碍。“故要达到圆融境界,我们须不断破除心的分别执着,了悟宇宙万物与我同体共生,因缘相系,相入无碍,天人合一。


【禅之自在如武夷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也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号称“岩茶之王”,更有“茶中状元”的美誉。优质武夷大红袍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有天然的兰花香、桂花香,入口甘爽滑顺,滋味甘泽清醇,九泡之后依然不失其味,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品饮大红袍,可以领略到范仲淹所说的“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的境界,其特性如同禅之自在。佛教所说自在,进退无碍,谓之自在。又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唯识》演秘四末曰:“施为无拥,名为自在。”作为世间凡人,烦恼总是相伴相随,若通过禅修净化身心,不断减少烦恼,清静无染,随缘自在,得智洪禅师“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的自在禅境,不亦乐乎?!


有些人认为禅离自己很远,谈禅远离现实,其实不然,正如茶中可品出禅味,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品出禅味,那些能让我们清净、温雅、智慧、圆融、自在的事物,其实在身边触手可及,我们只需静下心去细细感知。世间万物皆具法性,心若打开,则禅味立现。

舒影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湖水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人

文人 哲人 禅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