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生命可以是同情的施舍吗?

作者:德廢客

2018-03-29·阅读时长7分钟

698人看过
同样是生命的照顾,饲主在视宠物为家人时,是不是也应该具备基本的照护知识,而不是只把牠们当作法律上的财产呢?

五月底,我曾在恒春的一家民宿投宿,这家民宿很特别,老板娘是一位香港人,为爱情投奔来台,与她的伴侣共同经营隐隐带有彩虹颜色的餐宿,一楼是日本料理,二楼以上则提供住宿,晚上则有烧烤与酒。

餐厅里随处漫步着猫狗,有两只米克斯老狗,其中一只毛色斑点像小型修长的大丹,另一只黑白棕色短腿浑圆很像灌饱的腊肠;还有两只米克斯老猫,一只有黑白领,常和一只黑猫一起高傲地望向窗外。


恒春民宿店猫正凝望着窗外。(作者提供)

跟黝黑穿着轻松的老板娘聊天,感觉她有种天涯沦落人的味道在,可能与浪猫浪狗共鸣,因而收养牠们有个共同的安定住所。除了这四只在餐厅徘徊外,还有三只猫躲在一楼后面的卧房,以及屋外时不时前来觅食的浪猫。

在照顾上可以看到她的尽心,所接触到的猫狗时常梳理、干净没味道。我只记得斑点丹的名字叫美好,尾巴翘得高高的,眼神自信不怯懦,也许来的都是熟客,猫狗旁若无人地来去,就在屋外抽烟的茶几旁,给浪猫的食物也是盆碗装的干粮。

那晚我与同伴点了洋啤与柚香清酒,配着盐烤串烧与鸡翅和几尾带卵的喜相逢,同伴抱着斑点丹,追着黑猫的眼神,忘了最爱的鸡翅在桌上冷却。

也许是与我们熟了,也可能是受到鸡肉与鱼的诱惑,牠们流连桌旁,用着靴猫剑客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们,同伴兴奋到不停地逗弄牠们,甚至拿了鸡翅和喜相逢的鱼头喂牠们。

我连忙阻止,告诫同伴这对牠们的健康不好,我们食物中的调味佐料会对牠们造成负担,像是洋葱可能造成溶血,巧克力过高的植物碱会引发痉挛、心脏病,过高的糖分会造成急性肾衰竭,而过高的盐分也会损及肾脏影响健康。

同伴惊讶到怎么会这样,「乡下的猫狗不都是吃人类吃剩的吗?」同伴说,有一位女老师便是养了条狗,天天带着牠,每天与牠自拍,在社群网站上表现出她对狗狗的宠爱溺爱,并说「她吃甚么,她的狗儿子就吃甚么」,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地位。

我们两人为此争执辩论起来──到底喂食猫狗的方式,是不是人类自己的一厢情愿?是不是施舍残饭剩羹的同情呢?这时有概念的老板娘也横插一脚严肃地说:「不可以给牠们吃我们人类的食物。」


黑白领猫意图食用含盐分高的鱼头。(作者提供)

动物相关知识不足,爱之适足以害之!

澳洲墨尔本一对长年吃素的夫妇在收养了一只小猫后,也让牠跟着吃素,差点造成牠的死亡;在国内有宗教方面无顾猫咪的天性,误导信徒意图让宠物茹素文中主观认为狗是杂食,可以引导成素食,这都是无知下所造成的问题。

如果以动物学来看,狗(domestic dog)在1758年即被林奈(Linnaeus)分类为Canis lupus familiaris,属于灰狼(Canis lupus)的亚种[1],灰狼狼群会合作以及策略性猎捕猎物,也就是说牠们为肉食性,并非杂食,在台湾由流浪狗成群攻击山羌的事件,亦可窥其取食习性。

而与狗同属食肉目底下,斑猫(Felis silvestris)亚种的家猫(Felis silvestris catus)[2]在野外捕食鸟类、哺乳类等,甚至造成生态浩劫,导致上百种动物灭绝[3]。以这样的食性来看,猫和狗原本天生适应的是吃没有加工调理的生肉,其消化系统与生理功能也是配合生肉的吸收。

虽然猫狗成为人类宠物的过程中,最开始可能存在着捡拾人类食物的残余,但对人类残食的种类应该是有所选择的。在渔猎时代以人类猎食猎物骨边的剩肉,而依存在人类的群体边缘,直到后来被驯化。但这时间尚不足以演化出食性的改变,倘若按人类杂食的菜单取食,则可能大大地影响牠们的健康。

人类对牠们习性了解不足,而以自己的饮食习惯来喂食牠们时,不但不能营养均衡,甚至会因消化与生理系统无法负荷而严重伤害宠物身体,等到产生所需的医疗费用,在不愿负担或无法负担时,便发生了弃养的情况。

我们常讲爱一个人是以「对方的需求」去关心,而爱猫爱狗不也应该以牠们真正的需求来提供饮食吗?人类在养育自己小孩时,有世代交替的传授,该吃甚么、有没有注意保暖等,一旦疏忽小孩,不只身旁家人关切,严重点也可能被通报社会局去上亲职教育课程,甚至由刑法来约束。

人类对自己的后代照顾,深怕无知造成不良后果,不仅有大量的书籍知识传授,在医院小孩一出生,更有护士的耳提面命。反观同样是生命的照顾,饲主在视宠物为家人时,是不是也应该具备基本的照护知识,而不是只把牠们当作法律上的财产呢?

无知所造成宠物的伤害与窘迫,并不是只有食物的问题,若以人的出发点来看宠物的需求,经常会犯下错误,像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在沙滩上掩埋彼此地戏谑嬉闹,而当一只小狗被埋时,牠只有恐惧在饲主的欢笑中。


台南观夕平台一位饲主将小狗掩埋。(作者提供)

宠物除了数量最多的猫狗之外,兔子、天竺鼠、还有各种鼠类、蛇、蜥蜴、乌龟、鱼、昆虫等,都有牠们各自的习性,常常听闻饲主在不清楚动物习性的情况下残害生命,以「养死了再买」的方式来「促进经济」。

如果我们想要保护动物、注重牠们的五大自由时,又怎能不先学习牠们的相关知识?具备基础知识才能养动物,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就像驾驶车辆考照是对自己与他人生命负责的把关,在一般民众不懂的动物习性下,是否也该仿照驾驶考照,或是如欧洲各国的钓鱼证照,先上课程了解溪湖鱼类生态,确认具备基础知识才能钓鱼?

台湾宠物饲养:仿制「有照再上路」的愿景

笔者对宠物饲养的愿景,是希望台湾能有类似德国人养狗的证照制度,课程与证照的规画对宠物饲养的好处如下:

1.     在饲养前,饲主可以评估宠物的成体的大小,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空间大小,以及自己能力可否承担。(例如:红毛猩猩、鳄龟、巨蟒或是大型鱼类等等,买的时候很小很可爱,但饲主待其长大后则无法承担)

2.     在了解宠物习性下,宠物能获得安心健康的资源与环境,不会轻易因错误的照护而造成损伤或死亡。(例如:长毛狗不宜养在热带、日正当中不该让狗在柏油路上走、不可喂食宠物错误的食物等等)

3.     饲主不会因为宠物的健康状况不良,额外承担相关的医疗费用。(在具备知识的照护下,宠物的健康在根本上有了保障)

4.     饲主不会因为宠物的健康状况不良,而随意弃养。(在妥善照顾下,较不会出现无法负担照护和费用)

5.     证照制度登录饲主与宠物数据,对于弃养可以有更好的限制与处罚凭据。(例如:德国法律规定,弃养宠物的人罚款高达90万元新台币,这也能减少流浪宠物对生态环境的入侵)

6.     可以整合规范宠物的来源与贩卖。(例如:德国繁殖场的规定非常严格,母狗每年一次生殖,只能生三年,可提高收容所的认养率)

7.     对不同类群的宠物(兔、鼠、蛇、蜥、龟、鱼、昆虫等),在熟悉其习性与生态下,在上游买卖的来源能有更严谨的规范。(例如:溪里的鳄龟、鳄鱼,树丛间的绿鬣蜥,水库里的琵琶鼠鱼、慈鲷等等造成的生态危害与破坏,可藉由饲养证照的管理降低冲击)

当然,这样的规划和管理是需要相对应的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动物学者专家参与规划课程,并且在可否引入的问题上也要进行评估,因为流浪猫狗和入侵野外其他类群宠物的问题都须要一并处理。

有了愿景,便是一个方向,让我们能知易行易,不会再轻忽生命!

[1] https://www.itis.gov/servlet/SingleRpt/SingleRpt?search_topic=TSN&search_value=726821#null
[2] Johnson et al. (2006): The Late Miocene radiation of Modern Felidae: A genetic assessment. Science 311, 73-77.
[3] Dohertya et al. (2016): Invasive predators and global biodiversity loss. PNAS 113(40), 11261-11265.

 

「动物当代思潮」,跨域讨论各项动物保护议题,并与国外经验相互检证反省,期使台湾「动物保护学」能持续成熟茁壮。

本文首发于:

https://tw.news.yahoo.com/%E7%94%9F%E5%91%BD%E5%8F%AF%E4%BB%A5%E6%98%AF%E5%90%8C%E6%83%85%E7%9A%84%E6%96%BD%E6%8D%A8%E5%97%8E%EF%BC%9F%E2%94%80%E2%94%80-%E8%AB%87%E5%8F%B0%E7%81%A3%E3%80%8C%E9%A3%BC%E9%A4%8A%E5%AF%B5%E7%89%A9-182358540.html


文章作者

德廢客

发表文章38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88人

行为生态学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