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水
2018-04-05·阅读时长5分钟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一部,自成书以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为书中家族及人物命运唏嘘兴叹。由于后四十回原作遗失,仅由清人高鹗勉强补全,而前八十回又精彩纷呈,包罗万象,《红楼梦》便成为了千古之谜,吸引红学研究者不断深入探索,至今孜孜不倦。书中的诗词曲赋是《红楼梦》璀璨夺目的一笔,不仅用来呈现书中人物性格趣味特色,而且也意味深长地铺陈了人物的后来命运,更有揭示世间实相、警醒世人的佛道思想,令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在此,挑出书中几首经典的禅意之作予以解读,希望有缘读到者能从中有所感悟并受益。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鉴赏】
这首出自《红楼梦》第一回中,本来过着安宁生活的乡宦甄士隐突遭小女失踪和家业焚毁,去乡下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投奔岳父家又被卑鄙贪财的岳父掏空了仅剩的一点银两。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在街上见到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说世间实相,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到最后其实什么也留不住,什么也带不走。追逐功名的,最后不过荒冢一堆;贪婪钱财的,到死也没能花完;迷恋妻妾的,人一死就跟随他人;顾念儿孙的,却难得儿孙孝顺。奔波劳碌一辈子,焦虑操心一辈子,不过是一场空,一场梦。
跛足道人用这首歌点醒甄士隐,世间一切皆虚幻不实,何必执着,何必苦闷,不如看开,不如放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了却世间一切执念,方得心的自在和解脱。这是典型的佛家思想,通过这种歌谣重复对比形式,更易于人们记住和思考。从这首歌的内容来看,作者曹雪芹在亲身经历了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之后,看清了世间无常的实相,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芸芸世间不过是一场梦的体验,或悲或喜,无需牵念,无需执着。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鉴赏】
这首出自《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听到跛足道人唱《好了歌》,结合自己家业破败、走投无路的惨痛经历,立即就有所觉悟,于是为《好了歌》作了这首解注,以更加鲜明形象的对比手法进一步诠释了《好了歌》的内涵。
富贵变贫贱,繁华变凄清,美好变衰败,青春变苍老。生死相伴相随,钱财有聚有散。望子成龙,没准日后做了强盗;望女成凤,哪曾想竟然沦为娼妓。为做高官不择手段,却成阶下囚;昨日贫困可怜,今日富贵嚣张。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一切都是虚幻,然而世人却看不透,乱哄哄你争我夺,意识颠倒,没完没了。何其荒唐啊,忙来忙去无非是为他人奔波,谁也逃不脱命运的摆布。
由于这首解注对比犀利,在笑骂歌哭之间,语言又通俗流畅,琅琅上口,具有强烈感染力,对于迷惑于名利场中的世人,无异于一盆警醒的凉水。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鉴赏】
此联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乡宦甄士隐摆脱名利牵绊,在家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安宁生活。一日午睡梦到一僧一道,看见他们手中的顽石(通灵宝玉),并随他们来到“太虚幻境”,见到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家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如露如电,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灭,其本性是虚幻不实的,而世人却将世间幻相看作实有,倾尽一生,盲目追逐,视假为真,视真为假,视无为有,视有为无,意识颠倒,自添烦恼,不得安宁。这副对联在警醒世人,认清世间实相,不要为虚幻不实的假相迷惑。
《智通寺联语》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鉴赏】
此联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做知府没到一年就被革职,把家眷送回老家后,自己就去游览天下胜迹。后来到维扬(今扬州)做了林黛玉的老师,一天在郊外智通寺山门上看到这副对联。
这副联语说世人在有回旋余地的时候不知收手,贪得无厌,直至走投无路才想回头,但为时太晚。这是对世人贪婪名利场的有力棒喝,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作者通过贾雨村将此联呈现出来,别有深意,其实在暗讽贾雨村就是这种“忘缩手”的贪婪之辈,以致在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而被革职。此后仍不知悔改,进一步展现其野心勃勃、见钱眼开、心狠手辣的特性,最后也没落得好下场。书中像贾雨村这类人还有不少,如贾赦、贾琏、王熙风之类,得势时为谋私利不择手段,弄得家败人亡,恶报缠身。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鉴赏】
这首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即第十四支曲子《飞鸟各投林》,也是《红楼梦曲》的收尾曲,取自“家散人亡各奔腾”之意,此曲是对贾家命运的总括,铺陈书中人物后来的命运,诉说世间功名富贵、恩怨因果的无常实相,令人读来不禁唏嘘感叹。有人认为这支曲子对应了书中金陵十二钗后来的各自命运,确实也有道理: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不过,我认为这样对应又略显偏狭,这支曲子所述世间无常实相,不仅在小说中可以找到对应,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和现实世界中也俯拾皆是。世人奔波忙碌,其实都在各自的宿世因果业力中流转,被业力推动着一步一步行走,在轮回中恩怨相续,认识有缘的人,忙碌类似的事,尝受或悲或喜或贫或富的果报。要知道世间善恶因果真实不虚,世间人谁也逃不出业力之网。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人
文人 哲人 禅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