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8-04-27·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689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高山深谷中的名茶
中国人总讲“高山云雾出好茶”,太平猴魁不是例外。站在茶山的山顶迎接日出,犹如置身仙境,碧绿的层林延宕开去与滚滚云雾相接,云海的尽头是太阳给镶的金边儿。可到达这里得跋山涉水,同行的摄影记者蔡小川在2009年春天曾经来过,他当时先是坐船驶过太平湖,上岸之后还要坐拖拉机颠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进了村。2012年虽然修了路,可现在进村还是不方便。我们要在山下村委会所在的生产队换乘面包车,再蜿蜒而上。道路太狭窄了,根本容不下两辆狭长的面包车并行,时不时就要停下来,后退到略宽的地方,给上面下来的车让路。
外面车辆不能上山是太平猴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猴坑村村主任兼书记方继凡想出来的主意。一个是因为山路确实狭窄,他自己带贵宾参观茶园也得坐面包车上山。另一个是为了保护太平猴魁的正宗。太平猴魁今年山上核心产区的收购价达到了6000块钱一斤,为了防止有人以次充好破坏市场声誉,干脆就杜绝了鲜叶和干茶上山的可能性。
太平猴魁的声名是在1949年以后更上一层楼的。它被选为国家礼茶,每年4月中下旬开园之后,公安部就会来猴坑采购,选好茶叶直接贴上封条。这些茶叶5月1日前必须送到北京,因为要用在即将来临的“五一”招待中外来宾。当地人普遍的说法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招待他喝的就是太平猴魁,周恩来总理还送给他一包。
跟我们熟悉的绿茶样子不一样,太平猴魁有手指头那么长,叶片方宽,像切得整齐又脱水的某种蔬菜,把它们竖着码进玻璃杯底泡上水,又像摇曳的水生植物。太平猴魁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郑中明说:“我们国家的历史十大名茶,不是芽茶就是老茶叶。猴魁很特殊,它是壮年的茶叶,内含物质最丰富。可以理解成既不是花蕾,也不是完全盛开,正在绽放就要采下了。”郑中明在茶园里随手给我们薅了一把鲜叶,在手里稍微焐了一下,揉一揉,让我们闻,鲜茶叶经过体温加热,就散发出兰花香。它们制成茶叶泡在杯里,味道鲜浓,有绿茶里少见的馥郁。
按理说,这种外形独特又名气很大的茶叶应该有广泛的普及度,实际上并非如此。方继凡说,他1998年到北京推销太平猴魁,每天从丰台骑自行车去马连道,拿着一塑料袋茶叶挨个商铺问。马连道是北京最著名的茶叶批发市场,汇集全国各地的茶叶种类,却有很多人不认识太平猴魁,问是什么干菜。住了17天,一斤都没卖掉。产量少客观上造成了太平猴魁的神秘性,见过真身的人十分有限。它的核心产区是猴坑、猴岗和颜家三个生产队。说这里是人迹罕至并不算夸张,猴坑生产队有二十几户人家,其他两个生产队才十几户人,没有人为扩大产量之前,每年只生产1000斤左右的太平猴魁。徽州茶文化专家郑建新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他说,1985年到太平县开会,会议组织方特批了每人允许购买一斤太平猴魁,价格是他三个月的工资。那时候,即便舍得花钱买好茶叶,因为产量太少,普通人也没有购买资格。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