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春茶是不是越早越好?

作者:刘姝滢

2018-04-27·阅读时长11分钟

1172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72个字,产生3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龙井43号


以前春茶什么时候上市

这要从有“点赞狂魔”和“弹幕鼻祖”之称的乾隆皇帝说起。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每次必为龙井茶写一首诗。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乾隆皇帝41岁,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入江浙境的时候恰逢阴历二月,也就是现在的阳历3月。乾隆南巡到杭州的时间,并不是因为茶而特定的,都是巡幸到杭州的时候顺便去看龙井茶的采制。这一年采摘季节,他在天竺看乡民采茶、焙茶,有感而发写下《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一试观其道。”诗中所说的“火前”“火后”是因为民间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火前就是清明前,火后就是清明后。而乾隆去的那年,恰好适逢清明时节,于是有了“惟有骑火品最好”的说法。

但如果有心,会发现他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到杭州的时候,去云栖山看龙井的采制时说:“雨前价贵雨后贱。” 乾隆二十七年(1762)第三次南巡的时候说:“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这等于弥补修正了他第一次到杭州因对茶不熟悉所题的那首比较外行的诗,把龙井适合采摘的时间错后到了谷雨前。

不幸的是,他把这第一次南巡的龙井茶诗,命人烧造成茶壶、茶杯,就此留存下来。这在无意间就增加了这句“惟有骑火品最好”的评价传播率,因此在大众并不知道各产茶地区气候、海拔不同,发芽的时间也有早晚的前提下,广泛地认同了明前采摘制作的茶才最好的观念。

在清代,上好的龙井茶要在制作之后放入灰缸储存上半个月,这段时间可以去掉炒茶所带来的火气,同时让茶内的鲜活物质稍微转化一下。因此在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进贡档案中,可以看到龙井茶的进贡时间都不在早春。

“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原任浙江巡抚熊学鹏进龙井雨前三十瓶;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初七日漕运总督嘉谟进龙井茶一百瓶;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漕运总督阿思哈进龙井一百瓶;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鄂宝进单:龙井茶一百瓶。”

世人皆喜引用乾隆初下江南的《观采茶作歌》,却没人真正深究过乾隆喝到这些龙井茶的时间,那已经是每年夏末近秋了。

文章作者

刘姝滢

发表文章158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176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自由自在中国茶

踏访春茶的山水、人文与市井

118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