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河》杂志
2018-05-04·阅读时长7分钟
皮皮虾,我们走!这一短句本是游戏王的玩家梗,原出处应当为“源龙星,我们走”,后经网友改编又衍生出不少表情包,迅速蹿红网络。这一句简单又新鲜的短句,在信息时代的新浪潮和传播链的交互相接中,不知不觉已经家喻户晓。
皮皮虾,学名“虾蛄”,自古有风雅之称,美其名曰“琵琶虾”,也有民间口头俗名“ 濑尿虾”。其属穴居虾类,生活于浅潮、深海泥沙或珊瑚礁中,昼伏夜出,价格低廉,却又汁肉鲜嫩,营养丰富。每每望着它一节一节带着硬壳盔甲般的身躯,回忆也总能一节节斑驳地浮动在眼前。
春末夏初,正值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晌午的阳光明媚又灿烂,暖暖地投射下来,烘烤着麻木了一冬的筋骨。人们对美食追求的热切目光也随着春的脚步,再次回归。每逢此时,奶奶会煮好一盆粉嫩的皮皮虾,调上一碗酸甜可口的酱料,将午间的吃食一并挪到院子中去,晒着太阳剥虾吃肉,大抵就是我童年最甜美的记忆了。
此去经年,我仍然记得那许多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一间温暖的院落里,圆桌一张,马扎几个,铜盆一口,瓷碗一摞,我一人,奶奶一人,张牙舞爪的皮皮虾随着奶奶的剪刀起落,手指翩飞,便都喂入了我的腹中。那蘸了酱料的虾肉,一丝丝虾的甜,又一丝丝醋的酸,再一丝丝生姜生蒜的辣,成为我唇齿间的缠绵。
小的时候,每每看到皮皮虾便颇觉可怖,惊惧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早有形容:“状如蜈蚣。”看奶奶将它托在手掌心上,在阳光的笼罩下,皮皮虾周身散发着一种粉嫩鬼魅的光芒,硬壳加上倒刺,再有一双特大的“螳螂手”,我不禁觉得:如此充满攻击性的外表下,其味道大概也不敢想象。因此,儿时对皮皮虾的感念,实在充斥着一种矛盾与纠结的情愫。我坐在庭院的小马扎上,一边惊恐地用小手捂住眼睛,一边又忍不住透过指尖的缝隙去看奶奶手指飞舞剥虾的样子。
奶奶剥虾是很有一套的。先是将一只完整的皮皮虾翻过来托在左手掌心中,右手执一把细长的剪刀,只听“咔”一声,手起刀落,干净利索,虾头咕噜咕噜地滚到桌面上;再从虾身的两侧入手,拎着略显坚硬的爪子和尾巴一圈,咔嚓咔嚓,遂放下剪刀,用手指捏住硬壳,稍一用力,一拉一撕,便灵巧地把完整的虾肉剥下来了。乳白色的虾身中透着一点暗淡的紫色,奶奶将半身虾肉泡进事先调好的酱料之中,递与我。我纵然心有余悸,但剥出来的虾肉不过是纤长的一条,可怖多脚的样貌早已荡然无存,又散发出甜津津的香气,我便接过来细细品嚼。
酱料无非是醋、酱油,配上一小勺切得细细碎碎的姜末和蒜末。鲜嫩的虾肉浸上酱汁,一丝丝虾的甜,又一丝丝醋的酸,再一丝丝生姜生蒜的辣,且带着温存的热度,化不开的旖旎与缠绵便停留在唇齿之间,自有一番妙不可言的清爽滋味。最得我喜欢的当属母虾,身躯虽不大,却带着诱人的虾黄,那口感比虾肉更富有嚼劲,吃起来亦愈加鲜美。
中医认为,海水虾性湿、味甘咸,入肾、脾经,其肉有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幼时的我娇怯体弱,这些十分滋补又颇具营养的虾虾蟹蟹,无一不经奶奶之手,送入了我的胃中。祖孙三代,款款情深,多少个这样的晌午,花语连廊,温暖的阳光下,慈爱如许。我坐在小小的木质马扎上,嘴里哼唧着不成名的儿歌。而一旁的奶奶并无多言,一双干瘪又沧桑的大手,握着剪子却那样有力,十指飞舞,宛若一只蝴蝶,灵巧又翩然。
童年时的我并不怎么好好吃饭,十分娇气、挑食。往往新蒸出来的皮皮虾,吃不过两三只,就闹着吃腻了。“你这孩子,吃猫食,才这么一点。”奶奶并未有过苛责,左不过颤巍巍地用手指杵一杵我的额头,就又低下头,拿起剪子,挑一皮皮虾置于掌心,再剥开一只虾。
我有时玩笑着也要上手,却被奶奶疾言厉色地吓住:“你不要碰!很硬的!小心划破你的手!”
奶奶往往坐在阳光下,一剥就是两个小时,满满一大盆虾肉,完完整整地静卧在碗中,在灵动细碎的光芒下闪烁着一层诱人的光泽。这些虾肉是另为我煮粥用的,以刀切成小段,辅以同样切成小段的嫩绿色的香葱调味,再加之切成细细的小黄丝儿的生姜驱寒养胃,放入白米,一起熬煮,撒上少许盐末和一点白胡椒,一碗营养滋补的皮皮虾粥就做成了。
那番味道停留在舌尖,停留在味蕾,我无法用我拙劣的文字去阐述。清透白净的米粥中有粉紫色的虾肉作陪,黄色与绿色的姜葱宛若河间上朵朵盛开的小花,米香之中弥漫着一丝仿佛从海浪里凝结的、宜人的香浓与爽口,熬煮熟透的米粒与虾肉结合在一起是不可言喻的嫩滑。直到长大,不论是课业繁忙,还是离家求学,夜深胃痛时,我总会格外挂念着,这一碗奶奶用心煨制的皮皮虾粥。
价廉而又朴真的皮皮虾,牵扯着我最平淡又最绵密的情感。或许是年少时奶奶为我剥的虾肉;也或许是我长大后为她煮的皮皮虾粥;又或许是她牵着我的手,去水产市场时那一路上的喃喃诉说……奶奶烹饪的佳肴都化作我寻味的乡愁。感恩小家,那里载满了奶奶对我的疼惜;感恩大家,自然江河孕育万物有灵。
方过桃李,又临花信,时间的长河永不懈怠地流逝,家女娉婷初长成,老妪青丝已渐白。
家已经在背后,步子迈得越来越远。记忆斑驳、模糊,却也始终忘不掉奶奶一声声的叮嘱:“出门在外万事小心,千万不要好争好斗,奶奶只求你平安如意。”待回头再看看那新买回来的皮皮虾活跃而凌厉地舞动着几只爪牙,笑谈摇头,“千万不能像这虾子一样啊!”
的确,皮皮虾属于“刺挑类”的好斗捕食者,身长虽只有十多厘米,生活方式却意外的凶猛。一旦发现猎物,就能把身体的前半截举起来,末端的六根尖刺掠足张开,紧紧地把猎物包围住,生龙活虎宛若一只张牙舞爪的螳螂。而它们对于自己的洞穴,也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感,一旦有入侵者来袭,它便掉过身子,把坚硬带刺的尾巴伸到洞口中去,以击退侵袭者。这样生猛好斗的性子,使得小小的它们也能在水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奶奶大抵一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吧,年轻气盛时亦有着皮皮虾一样争强好斗的一股子冲劲儿,总能在我遇事时护我周全。在我的记忆中,奶奶的背与怀抱像是我的遮护伞,她宽厚的手掌牵着孱弱的我,她是我的大地,我是她的花。待临近耳顺之年,奶奶的心也慢慢静下来,带着小小的我,在院落里,剥一碗虾,谈一天话。如今,奶奶已至耄耋之年,虽不知陪伴我前行的路程还能走到多远,但奶奶常说,她愿多陪我走些,避免像她当初一样因好胜而吃亏。
两鬓泛白、皱纹铺陈在她慈祥如旧的面庞,我也开始学着,像小时候她为我做的那样,为她剥一碗虾,煮一碗粥。凡事亲手,方知其难。皮皮虾外壳坚硬,即使用剪刀也要费上很大一番力气,奈何虾爪又极多,稍不留神就划破了手指。以前看奶奶那般灵巧的剥虾技艺,只是随手撕扯,完整的虾肉就能整只拽下来,可哪知落到我的指尖却并不轻松,虾肉都零零碎碎地散在碗中。奶奶在一边忍俊不禁:“你太心急,边儿都没剪好,撕的时候用力也蛮,剥这虾子还得要巧着劲儿。”
虽是不尽如人意,好在虾的味道鲜美不减,总能让人直勾勾地流着口水,脑中不禁蹦出电影《食神》里的片段:“从来没试过这么清新脱俗的感觉,牛肉的鲜,濑尿虾的甜,混在一起的味道竟然比老鼠斑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比我的初恋更加诗情画意!”
价廉而又朴真的皮皮虾,着实牵扯着我最平淡又最绵密的情感。那或许是年少时奶奶为我剥的虾肉;也或许是我长大后为她煮的皮皮虾粥;又或许是她牵着我的手,去水产市场时那一路上的喃喃诉说。即使如今她腿脚不再矫健有力,却依然喜欢带着我去挑一些应季而又新鲜的虾儿鱼儿。奶奶的厨艺算不得上等,但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食材却总是最新鲜的,自然也能烹饪出独一无二的佳肴,而这些菜品变成了我乡愁的味道。
有时侯,我恍然地望着海河边打捞的渔船,看着网住的小鱼小虾,活蹦乱跳,抖擞轩昂,也会片刻间陷入沉思。它们来自江河湖泊,近水远海,也曾像我一样,为着自己年轻的脉动,就此离家而远游。若不幸入了网,便再难挣脱回返。命运的一张巨网似乎在远远地扩张着,往后的事,谁知道呢?还是多回头看看吧,所谓“更念他乡游子远,窗前夜半不能休。不恨秋霜染双鬓,只教流水送归舟”。
应当感谢皮皮虾。它们的家,在蓝色的深处,孕育,捕捞,然后蒸煮炒炸,唤醒我饥饿的味蕾和遥远的乡愁。我常常回忆起奶奶,想念她剥虾时认真的模样,想念她一双大手下烹饪的香气。万物有灵,皮皮虾是否也会挂念着自己的祖母?
水产市场的皮皮虾 吴长庆/摄影
小家,处处体恤感念一分温情疼爱。
大家,时时敬畏感恩江河慷慨馈赠。
人类的情感复杂又细腻,水产动物生活在那片川流江海,或许也有着如水一般温婉的情愫呢?掌心上的皮皮虾依旧残留着余温,在鼻翼前翻滚着香甜的气息。人类对美食的追求和在美食中寄托的情感愈丰富悠长,便愈应当感念大自然纯粹美好的馈赠。宇宙孕育了地球上的千万条川流,奔腾不息的水为这些鱼儿虾儿提供了寓居之地,它们的繁衍生息又为人类的代代相传提供了延续的力量。大自然这博爱的母亲,代代抚育着我们,从荒芜到繁华,从野蛮到文明,从知味到深情……
(文/赵晨辰)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9个推荐 粉丝707人
传播江河文化,普及水情教育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