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容面对蹉跎岁月
2018-05-13·阅读时长2分钟
“社交网络”对于我这个70后中年人来说,主要体现在手机上的“微信”这一软件运用。
我很晚才用上智能手机,2015年6月17日这一天,我才用上微信发了第一条朋友圈,是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你一生最大的任务:做自己!”之前的我看别人用微信当对讲机一样地在聊天,也只是好奇,真正促使我也想使用微信的一个契机是:已经退休的同事,她儿子结婚,让我陪她去以前厂里也已退休的同事家送喜糖。当我看到她用手机里的微信,与好久不见的老同事聊天时,我想到自己还没退休,比她们小了近十岁的人,居然还不会使用微信,是否与这个时代已脱节了!于是,我拥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也用上了微信这一社交网络。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年龄最小的是同事的儿子,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两次要加我微信好友,我实在不好拂了一个孩子的心,可是加了,他却也从不与我聊天互动,或是看到他发朋友圈。
我的微信好友里年龄最长的是我的母亲和师傅,她俩同年同月生,同是1963届高中毕业生,在1964年一个去了新疆支边,一个去了乡下务农,之前的她俩都是生活在同一座江南城市里的,不满19岁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她俩也从来不在朋友圈里与我互动,可能她们还不知道怎么使用朋友圈点赞、留言、互动,只是与我私信聊天。
我在微信里建了个“雅俗共赏品茗”群,我母亲嫌她手机容量不够而退了群,我师傅仍时不时地在我这个群里发些链接,每当看到她在群里发了微信,我就感到欣慰,这也是她在向我报平安的一种方式。
有了微信后,有别人主动加我的,说明是关注我的人,也有我主动加别人的,当然我主动加的一般都是亲戚或熟人,也有人不理会我发出的好友申请,说明他不在意我,我也无需气馁和沮丧,因为“千金易得,人心难求。”
有些人虽然加了好友,却从不互动,从不点赞,这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他对你的为人不感兴趣。
有些人开心发朋友圈,不开心也发朋友圈,让人时时知道他的动态,这样的人至少是有血有肉,渴望与人交流互动的。
有些人自始至终都不会发一条朋友圈,亦或是已把我屏蔽了也有可能,这样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理解,但他也违背了人性,人最终都是需要别人欣赏和理解的,他把自己的思想隐藏起来,是打算要移民火星的节奏吗?
有时想起朋友圈里的谁曾发过的一条链接,想翻他的相册再查找时,发现对方只对你显示最近半年,或是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挺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没有错,可是我会有种已被他疏远和不信任的感觉。
有些人每天都发自己代理的产品,真令人佩服他的敬业精神。
微信有一点是不及QQ的,当你发了一条朋友圈后,你或许能看到谁点赞,但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对你发的这条动态感兴趣而点开观看过,因为不能勉强别人都赞同你的观点,但至少你想看看你的这条动态有多少人关注过,这是人之常情吧,而QQ就具备这个功能。
微信让我免费阅读了很多好的公众号文章,最早是网友推荐的“十点读书”,后来陆续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友们转载的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链接,其中不乏优秀、深入人心的作品,这种资源共享是朋友们在网络上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后来我免费订阅了“三联生活周刊”,进而知道了向“三联中读”投稿,在网络上与一帮以文字为友的人共鸣、互动、交流、学习、观摩,不亦乐乎。
我一有空,就看看手机上的微信、QQ,也是我关注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亲朋好友们,都正在经历着什么,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是何等的便捷。
感谢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感谢孜孜不倦发着朋友圈的好友们,让我们并肩携手在社交网络里,共同宣传美好,抵制丑恶,从而齐心协力地联手打造出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美好的现实社会而努力奋斗!
发表文章2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