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山阴好迹有《初月》

作者:刘涛

2018-05-22·阅读时长5分钟

4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3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行书尺牍《快雪时晴帖》(图2),最后一行下端写有“山阴张侯”。 )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厌烦都市繁华生活的王羲之如愿外放,出任会稽内史,带有“右军将军”军号。这一年,他四十九岁。会稽有佳山水,一时名士多居此地,羲之一到会稽“便有终焉之志”,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十一年。

王羲之有五年住在会稽首府山阴,这段日子过得舒畅适意。他是地方长官,琐屑事务一概打发属吏处置。王羲之也是遐迩皆知的名士,朝野追捧的书家,书法成了他显示倜傥风流的道具,召集兰亭雅集写《兰亭序》,抄经换群鹅,为老妪题扇,到门生家里几上戏书,这些开心事,后来都被史家写进《晋书》,传为千古佳话。但开心的日子不长,永和十年(355),他的顶头上司扬州刺史易人,原是他的好友殷浩,北伐失败废为庶人,接任者是王述。羲之一向看不起王述,耻居其下,次年称病辞职,归隐山阴以南的剡县,直至五十九岁去世。剡县现在改为嵊州市,王羲之墓就在该市金庭乡金庭山下。

王羲之的书迹,大多写于会稽时期。那时的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充满自信,每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会稽时期的“王书”,南朝鉴定家陶弘景非常推崇:“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未为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唐朝书论家孙过庭更加发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样说来,羲之到会稽是他书法人生的拐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刘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宣战乙肝

一个国家的救赎

57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