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今月槐花香

作者:城阙桃花

2018-05-27·阅读时长4分钟

620人看过
槐花开放时节,往往在暮春。现代文人们感叹,“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

文/城阙桃花


槐花开放时节,往往在暮春。现代文人们感叹,“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

 塞北的春天来的迟,因此,五月碧草盛,槐花暗香来,已是初夏时节。

然而,古时候的槐花却在秋天绽放,白居易有诗云:“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夜天。”也有在盛夏时节的说法,譬如许浑诗云:“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夏日寄江上亲友》)”

都是槐花,开花却从暮春到仲秋,还真值得玩味一番。

其实,我们常见的槐花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国槐花、洋槐花和红槐花。

“国槐花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正常情况下是在每年的7~8月份开花,这种槐花不可以供人们食用,主要用于入药。

洋槐花是白色的花朵,正常情况下是在每年的4~5月份开花,这种槐花的香味较浓且有甜味,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食用,我们吃的槐花蜜就是来源于洋槐花,制作槐花饼等食物也是用这种洋槐花。

红槐花又被叫做香花槐,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园林部门从韩国引进的新品种,也是常见白槐的园艺变种,它开花比白槐要晚5到6天,但是花期时间长,红槐的花朵较为鲜艳,花瓣肥硕且花蕊长。这种槐花是有毒的槐花,既不可以食用又不能入药,它的作用仅仅是供人们观赏。”

——这就不难理解槐花的花期为何如此长了。

不过这番科学考证,其中最让普通人难忘的只有一个字——“吃”。

不仅是老百姓喜欢蒸槐花饼,熬槐花粥,就是美食家也研究槐花做抹茶慕斯冻。只看名字就让吃货们馋涎欲滴。

中国人对吃的讲究世界闻名,当是源自深远的古代文化传承。明末徐光启作《农政全书》,说槐“初生嫩芽,炸熟,水泡去苦味,可酱醋拌食。晒干亦可代茶饮也”。槐叶除了凉拌,也可晒干泡茶喝。但在古代,槐叶有名的是冷淘,简称槐淘。

杜甫有《槐叶冷淘》诗作传世: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青绿的嫩槐叶拧出的汁水,和上新打的麦子新磨的面,揉成面团,擀开切细丝,锅中煮熟捞出,入井水漂冷,盛入碗中加料调和。我们即使只是想像,这碗槐淘面,碧绿清鲜一色,冰冰凉,再配上“苞芦”,是不是口舌生津?

一向以发明美食著称的苏东坡,那首写尽槐叶冷淘美味感觉的诗作尽可养我们的口腹之欲。不过还是不要读了吧,读了会中“美味相思毒”。

清代王士稹《池北偶谈》记载:乐安有一孙公,年已90岁,强健似四五十岁,问他如何长寿,答曰:一生惟服响豆。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记载:“按医书有服响豆法。响豆者,槐实之夜中爆响者也。一树只一颗,不可辨识。”他说,要找到响豆,颇费功夫。槐刚开花时,用网罩住槐树,免于鸟啄。结子熟后,多缝布囊贮之,夜以为枕,听无声者即去之,有爆响者,分贮另听,直到最后两颗,再分一次,就得到响豆了。——响豆可长寿一说,且姑妄听之。

槐实可健身却老,颜之推《颜氏家训》云:“南朝梁人庾肩吾常服槐角,年九七余,目观细字,须发皆黑,今传为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法,就是取十月巳日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日服二枚,日加一枚,至十日又从一枚起,周而复始,延年益气力,大良。”《普济方》云:“槐子去皮装入牛胆,阴干,取槐子,每晨服一粒,可延年黑发,齿落更生。”——槐角养生的神化,也姑妄听之。

但槐花入药有籍可考,可“清热,凉血,止血。”是以,槐花的食用,不仅是风雅之事,亦是养生之方。

《晏子春秋》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史实:齐景公很喜欢槐树,特命官员守护。守槐者秉承主人之意,制订了“犯槐者刑,伤槐者死”的规定。一次,有个人因醉酒伤坏了槐树,官府要加以刑罚。这人的姑娘去找当时任宰相的晏子,叙述了自己的看法:“君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今君以树木之故罪妾父,恐邻国谓君亲爱树而贱人也。”晏子将此情向齐景公作了汇报,景公颇受感动,遂令“罢守槐之役,废伤槐之法,除犯槐之囚”。这是一段种槐即是种德的古话,后世苏东坡也曾有铭文传世:“郁郁三槐,惟德之符”。所以,槐树的象征涵义里就有了尊德的内容。

《周礼·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即栽三棵槐树象征司马、司空、司徒的品位,“三公”一说由此而来。由此,槐树的象征涵义里还有了富贵吉祥的内容。

于是,后世人多爱在宅门前种上两颗槐树,便是追求富贵吉祥与尊德之意。

正是这种追求,才有了古谚“槐花黄,举子忙”,此谚起自唐代。唐代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李频 《述怀》诗:“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道尽了落第举子从春到秋的辛苦奔忙。

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成了当地标志,并流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许多漂泊在外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不远千里来洪洞找这棵大槐树,可惜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为了满足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

张籍 《送萧远弟》诗云:“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槐花是又一重怀人之意象,寄予了无数文人骚客的伤情。

千古槐花事,尽随烟云散。现在,无论是暮春至槐花始开,还是秋风渐生槐花香,粉白带绿也好,深粉近紫也罢,我们只观清香素雅这一景足矣:花似累累铃铛叠生,绚丽夺目于深碧浅绿掩映中。

XQH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城阙桃花

发表文章1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8人

读书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