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海的解构与结晶

作者:雁鸣

2018-06-01·阅读时长1分钟

331人看过



文/雁鸣


一粒一粒洁白的盐  析出

存放在一个个围着红色栅栏的小院


等待晒得更干  越小越晶莹

如远帆  浓缩的一点  一点


想像更远  斩断  除了睡意

从黄昏赶来  逐渐刷新  文字的沙滩


胃里残余的  尚未腐烂的贪婪

制造  侵蚀你意志的痉挛


一些盐份  随汗液涌向额头

无边的夜  等待清晨  一碗金黄


小米粥  冲破黑白更替的界限

掀一个猛浪   敲碎一场恶梦唤出的疼


七零八落的  珊瑚的尸体  涌向岸

是梦中  你被拆解的  诗的残片


海鸥  重新铺排  一首关于大海的诗篇

一只螃蟹 寄居在海螺废弃的壳里 


看你  爬在一页稿纸上  熟睡的样子 

闪着银光的  是挂在你嘴角的盐


2018.5.15


黄世兵点评:迄今为止,有关大海的诗比比皆是。女诗人雁鸣的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则无抒情之声;但她能以一件件微小的物像,贴近所想表达的意义。各层次间相互承接与呈现的特征,也具备独立性。诗中每段推出的词,都有其后连续的释义跟进,由此达到对应的逻辑推理效应。另外,这首诗的最佳聚焦点,就是比喻的新颖、别致。再就是这首诗,看似在断裂中找寻一种对大海的解构,实际它介入的形式有着庞大而向内空缺的美感。


王建凯点评:“傲慢而清澈的眼睛,专注而向上,为配合诗歌而生的素颜,不输给星辰”。这是我想象中的雁鸣。她属于黄土高原,但她却在大海。她的《大海的解构与结晶》写出了她诗歌的版图和乌托邦故乡。一个错把异乡当故乡的人容易是异教徒,列夫.托尔斯泰就是,然而对宗教有贡献的恰恰是那些伟大的“异教徒”。她心目中的大海是“不洁的”,可以容纳“万物”,而“洁白的盐,越小越晶莹”有些顾影自怜,像“无边的夜,等待清晨”,酷似“一个人的长征”。你可以想像在“没有”的眼中“有”是个什么样子,从黄土高原到大海的距离是“雁鸣”。而我心中的大海是“无用”的,大海是低缓的,它低于尘埃,它容纳星空和盐,就像诗人容纳生活和万物。她伏在稿纸上“夺席谈经”,那闪着银光的,是嘴角的盐和生活的丰碑。这苦涩的“赠礼”如远帆,从黄昏赶来,冲破黑白,诗的残片被海鸥重新编排直到汇入文字的大海……这种“复调”写作,将真实的大海和虚拟的“大海”反翻打开整合,大海,这些高于自己的东西,永远也大于自己,它塑造你,丰富你,也推毁你,直到把你和伟大的事物融为一体。这是解构,也是解密,直到把自已晒的更干,将自己变成自己的纪念碑!


雁鸣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雁鸣

发表文章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人

回归本真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