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舞轩辕
2018-06-06·阅读时长4分钟
东野大神的这部新作读起来似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因为书里面悬疑、推理、警察、犯罪等以往标配要素几乎无存在感;说它熟悉,因为选取了器官捐赠和脑死判定这两个角度来探究极为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法律诠释盲区,小说一如既往地拷问人性。生与死的边界往往异常沉重,这样直面人心的作品更能引发思索:
“瑞穗到底死了,还是没死?”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悬念。不同于我们日常认知的失去生命特征或者脑电波无反应,小说巧妙构思了一种情境,设置了一种生与死的模糊地带,即不启动瑞穗的脑死判断正常流程,无法官方判定死亡。因此即使医生已经判断其脑死,但因为还有生理特征(脉搏、呼吸等),也不能终止治疗。同时用文学手段对这种状态推演到了极致:借助丈夫公司的高科技,甚至使瑞穗达到继续长高和正常代谢的状态,并持续了数年。一开始因为熏子夫妻相信女儿仍然活着,于是为她做了昂贵的高科技植入和繁重的日常看护等种种努力。然而随着时间流逝,除了母亲熏子,其他人逐渐发觉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瑞穗一年不醒过来,可以再期待一年,然而连续三四年都如此,大家内心都已经认定瑞穗死亡的现实了。那个安坐在轮椅上、脸色红润、安静地像睡着了的小女孩,其实是一具被操作的傀儡(甚至是尸体)。由此引发了本书的最高潮且画面冲突感十分强烈的情节--熏子把刀抵在女儿胸膛,大声质问家人和警察:“如果我把刀子刺进我女儿的胸膛,到底算不算杀人?”。假如法律判决她算杀人,则证明女儿是活着的,她心甘情愿去服刑;假如不算杀人,则自己没有触犯任何法律。用如此激烈和极端的方式诉诸于法律来求证女儿是否死亡,想必是非常绝望和无奈的选择吧。现实生活中虽然很难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是类似植物人这样相近的情况还是时常听说的。这种生死之间的模糊状态,光是想想就让人非常无力。
在从瑞穗溺水后,整个家庭生活都因为她而变。原本因为丈夫出轨而即将分崩离析的家暂且维持了下来,母亲熏子放弃了与心理医生已经萌芽的感情,又回到了自己本该抽身的生活,学习各种知识,承担大多数护理和家庭事务,乃至借助机械进行可以使女儿自主呼吸、抬动手臂、甚至微笑的精密操作等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务。此外,为心爱的女儿编头发,为她买新衣服,带她出去晒太阳、散步,在儿子的入学典礼上也要当众向大家介绍“这是姐姐”,请来特护教师给女儿教授小学课程扥等等,仿佛女儿的一切都在正常的生命轨迹上。尽管亲人们到后来都十分不解,甚至产生了“亵渎”神灵和“操纵傀儡来自我满足”这样尖锐的批判,熏子仍然无畏地坚持。由衷地感佩这份如此坚韧、执着乃至“疯狂”的爱!我想,熏子心中也应该无数次涌起女儿已经死了的念头吧,但是就算那样又如何呢?!只要女儿还在身边,听得到她的呼吸、摸得到她的脉搏、看得到她的脸色,那就够了!不由想到英国伦敦地铁那个有名的“Mind the gap"的温情故事:原先这句话的录制者Oswald Laurence 去世后,他的妻子每次在地铁站里面听到“Mind the gap”的提示音都会非常暖心。直到2012年的一天,她发现那句提示音已经变更而且换成其他人的配音,于是恳求地铁公司能够恢复她丈夫的配音版本。为了安慰Laurence夫人,地铁公司在 2013 年在 Embankment Station 恢复使用那个经典的“Mind the gap”。人死之后唯一“活着”的方式就是留在身边人的记忆里面了,而这些记忆往往需要一个载体。它可以是服装、眼镜、钢笔这样的日常用品,可以是影视、音频、画面这样的媒介,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女儿还可能活着的希望以及这个希望所承载的“躯体”呢?对于Laurence夫人来说,这句简单的提示音,就是她对丈夫执着的爱和温馨的记忆。同样对于熏子来说,瑞穗安静地沉睡在身边,就是莫大的精神慰藉。两者本质并无不同,只是东野大神的笔将这种情境极致化了。无论生死,为了能将挚爱的人“留”在身边而坚持不懈地付出,即使看起来违背常理,这份爱都是令人动容的。
对待生命究竟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应该理性地让它实现最大价值化,即进行器官捐赠帮助其他人?还是顺应自己的情感,竭尽所能挽留?这个可能永远没有正解,最后也许应当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意愿吧。小女孩瑞穗是真正的天使,她虽然一直在沉睡,但作者的笔触一直浸润着她的爱心和善良(比如她不愿意把代表幸福的四叶草独自采走,而是留给更需要它的人这个细节刻画令人深刻)。我更愿意相信是熏子时刻问自己,假如她女儿瑞穗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会如何做?最终用“托梦”这种方式找到解脱,选择捐赠器官,让女儿生命得到了升华。
这部作品很悲伤。从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希冀着瑞穗身上能够发生奇迹,让那么多为她努力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即使这个奇迹般的苏醒仅仅是一个文学中的存在;这部作品又很温暖。面对生死模糊,母亲对于女儿的爱是那么坚韧执着,无论多么绝望,都不曾气馁和减弱一丝一毫。而源自于女儿本心的善良又让母亲最后选择了器官捐赠这种爱的方式,挽救了那个来探望过瑞穗的男孩生命,释放了满满的暖意。
PS:强推阅读此书,书中令人动容的部分还有许多。
发表文章4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