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畅销书:大众阅读的“功利时代”?

作者:王鸿谅

2018-07-06·阅读时长7分钟

86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5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鸿谅)


( 《哈里·波特》制造了一个出版界的奇迹 )

畅销书的“流行元素”

畅销书的界定,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数据指标的概念。作为国内最权威的专业出版调查机构,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朱健桦认为,“也不可能从数据上来做出限定”,具体到开卷,则是“按照图书的监控销量或监控码洋进行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图书为畅销书”。“开卷每月对虚构、非虚构、少儿等三大类畅销书进行分析,选择的是当月监控销量进入前30名的图书。但畅销书不限于此。”因此,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谭庭浩看来,畅销书的关键特点,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销量很大”。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概念,则是“长销书”,考察的范畴不限于特定的时间段。具体到国内畅销书的状况,“因为整个畅销书机制都很初步,所以总体看来,发行量到达8万或者10万就算很畅销了”。

作为“表明公众阅读兴趣和评价的一种指标”,畅销书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更替,代表的其实就是某种“流行转换”的过程。以“迎合公众”为基础的畅销书,在谭庭浩看来,就是“具备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品质的东西,和流行音乐、热门电视剧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而它们的一致性在于“对应着大众的一些基本需求”。如果要放在专业的心理学框架内考察,研究者们首先会提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把复杂的概念简化一下,这些大众的流行的东西,是“基本需求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现方式”。所具备的“基本流行元素”一样,只是“排列的方式有所差别”。财富的梦想,健康的渴望,情感的需求,猎奇的心态,教育的希望,寻找到契合了这些心理需求的表达方式,也就寻找到了一本书成为畅销书的起点。

文章作者

王鸿谅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学术超男”易中天

文化畅销书25年曲线下降

4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