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子懿
2018-07-26·阅读时长1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701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不见血的折磨”
无论白天还是夜里,32岁的欧阳都躲在家里。他不爱动弹,两周没下楼了,最喜欢的姿势是在沙发上缩成一团,漫无目的地摁着遥控器,看电视上闪动的画面发呆。每隔一会儿,他就拿出手机,熟练地输入固定的词组和网址,翻看“恐艾吧”等老友般的网站。
这是他过去半年的常态。起初,家人还劝他多出门走动,他不为所动,只是一味地琢磨着心事,想要寻找一个终极答案:“我到底得没得病?”他越是害怕,越是暗中认定自己患上了目前仍无法治愈的艾滋病。
来自权威医院与疾控中心的多次检测结果都告诉欧阳,他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未感染,但他仍不相信。这种对HIV感染可能性的怀疑和恐惧,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与睡梦里。
怀疑与恐惧,始于2017年9月的一个夜晚。因应酬需求,从事销售工作的欧阳常出入足浴、桑拿等性交易场所。一次在上海酒醉后,他与性工作者进行了一次无保护性行为。一个月后,他开始咳嗽、低烧。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他断断续续打了一星期针后好转,体温降至正常水平。这时,此前很少感冒的他想起了之前的酒后乱性。他不放心,打开百度简单搜索后,开始了他的无尽恐惧之旅。
百度告诉他,艾滋病有窗口期,一般在2周至3月不等,这期间艾滋病毒较难被检测出来,而窗口期以及其后的艾滋病潜伏期常伴有一定症状:低烧、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等。欧阳看到这里,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他立马去医院,一口气挂了呼吸科、风湿免疫科、肾脏内科、皮肤科做各项检测,各科检测正常,包括皮肤科的HIV检测。但他还是放不下心,又购买了5000多元的全身豪华体检套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为正常。
但回家之后,他夜里开始持续低烧,并伴有腹泻,体重掉了5斤多。这让他陷入了更大的恐惧中——他的病症,与搜索出的艾滋窗口期症状都能对号入座。此后,他每隔半小时就要称一下体重,量一次体温,看是否正常,“不然心瘆得慌”。
他无心工作,向单位请了长假,将自己关在房间。担心自己“中奖”感染,他就从网络了解、获取一切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从贴吧论坛,到相关QQ群,对志愿者和群友们讲述自己的高危行为与症状,乞求他们解答,答案都是否定,“不会感染”。
欧阳还是不信。他进而押宝专业机构,先后去了上海中山医院、新华医院等知名医院检测,结果都呈阴性。他又开始不相信医院,去疾控中心做免费检测。疾控中心医生仔细询问后,拒绝了检测。“你这情况根本不会感染,没有必要浪费资源。”任他苦苦哀求,医生也不为所动。
想到医生说没问题,欧阳心有所宽,但回家后仍忍不住不停量体温、测体重,稍微有波动就辗转难眠。渐渐地,他把自己当成了病人,不愿出门、不敢见人,认为外面环境不干净。他更不敢告诉家人自己有感染的可能,每天在家瘫躺度日,“这是一种不见血的折磨”。
“这是典型的‘恐艾症’。”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下称“恐艾干预中心”)心理咨询师张珂说。恐艾症,即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强烈恐惧,并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一般来讲,“恐艾症”患者有两种:怀疑自己感染HIV病毒,或非常害怕感染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恐艾症’患者跟艾滋病感染者很不一样,后者很多人感染前对艾滋一无所知,而‘恐艾’是对艾滋病非常了解。”北京一家艾滋检测公益机构负责人这样告诉我,每天他们机构的咨询电话都会被恐艾群体打爆,时而有人天天过来检测,以至于他们后来会将其记录在案,拒绝为该群体做检测,强制性地让隔月来一次。
这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且在逐年增长的群体。根据张珂估计,目前全国有80万~100万的“恐艾”患者,部分属有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等倾向的重度患者。如果算上有恐艾倾向的群体,该数字可能更大,达到千万量级。百度贴吧专门开设有“恐艾吧”——中国最大的“恐艾”社区。截至发稿前,关注人数有8.2万人,发帖量近1150万条,每分钟都有若干更新,发帖者和回复者们,多以“恐友”互称。
据张珂估计,在其机构所在地成都,“恐艾症”患者数量约在5万左右,相关医疗机构经常会接触到这类反复前来咨询和接触的群体,成了棘手问题之一。“现在疾控中心一遇到这类患者,直接都往我们这儿送。”
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是国内最早也是唯一的专业从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恐艾”干预与预防治疗的机构,成立于2009年。10年来已累计为上千名“恐友”进行“脱恐”干预,其中包括曾经的欧阳。
但“恐艾”患者庞大的数量和对病症的怀疑,一度让其觉得难以招架。成立以来,恐艾中心搬过三次家。最早办公地点临近医院,但拜访者看到医院就心慌、不吉利。随着患者越来越多,对恐艾干预中心正常工作形成干扰,中心一分为三,在三个地点办公,其中有两个属于保密,防止“恐友”们突然造访。
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经过几番与助理沟通拿到地址与电话后,走进了恐艾干预中心位于成都市区的某间办公室,想要探索一下“恐艾症”及其干预的知识与故事。这是一个位于成都某主干道一旁小路内的小区,低调隐秘,甚至有些简陋,一如那个日均访问量达到8200余人次的官方网站。
发表文章75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703人
不得拉稀摆带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