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和晏
2018-07-2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8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伊斯坦布尔郊外,圣卡克拉(Sancaklar)清真寺是一座隐匿于地下的建筑。朴素无华的混凝土和石头结构清真寺被设置在一处山坡的低地,沿着逐渐向下的台阶消失在斜坡中,远处就是连绵的草原和丘陵景观了。如果站在寺外,你只能看到几道交错的深灰色庭院围墙和一座高耸的矩形尖塔。作为唤拜标志的尖塔又称宣礼塔,过去,穆安津(Muezzin)往往爬上尖塔诵念宣礼词,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
几年前,土耳其建筑师埃姆雷·阿罗拉(Emre Arolat)接受了来自圣卡克拉家族的委托,他们希望在距离伊斯坦布尔大概一小时车程的郊外,建造一座能够俯瞰布与克切克梅杰(Büyük?ekmece)湖的清真寺,与周围的高速公路和封闭社区隔绝开来。
另一方面,埃姆雷·阿罗拉则希望重新定义伊斯兰礼拜场所的建筑传统,避免使用传统清真寺设计中的镀金穹顶和繁复装饰。他在重新阅读《古兰经》时发现,清真寺没有预定的形式,任何洁净的地方都可以是祈祷室。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穴启发了他的设计,据传先知穆罕默德在潜修冥想时,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旨意,并首次向他启示《古兰经》经文就在这一洞穴里。
“圣卡克拉清真寺的目的是远离基于形式的建筑讨论,仅仅关注宗教空间的本质,来解决清真寺设计的基本问题。这一类建筑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氛围,以及如何表达出一种内心的感觉。”阿罗拉这样阐释他的建筑概念,“我从传统伊斯兰建筑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其中明显的空间流动性。但我不想诉诸模仿,而是通过光线、阴影、材料质地与纹理的运用产生平和的空间,一个激励信徒与真主单独相处的礼拜场所。”
虽然不是今年刚刚完成的建筑,洞穴般的圣卡克拉清真寺仍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评选为2018年RIBA国际卓越奖,与布达佩斯的一条地铁线、塔斯马尼亚的一座木制小屋、法国南特的艺术博物馆以及斯里兰卡的兰卡学习中心等世界各地的入围作品一起,被认为“展示了建筑对日常生活的深远贡献”,最终的获胜者将于2018年11月公布。
圣卡克拉清真寺的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在它的上庭院,围绕花园的灰色石墙充当了外部世界与内部宁静氛围之间的清晰边界。镶嵌在倾斜地形中的石块构成一排排台阶,沿着自然的坡度通往下庭院,石阶上已经长满绿草。下庭院入口处有个长方形的水池,旁边是茶馆、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同样被粗糙切割的板岩所覆盖。当一个人绕过花园围墙、沿着石阶下坡,再踏上水池的踏脚石时,也就是一个逐渐忘却喧扰外界的心理转换过程。
沉入山丘的“洞穴式”祈祷大厅无疑是整座建筑的中心了,整个大厅足以容纳650名信徒。它的设计简洁而谦逊,没有穹顶,也没有任何蔓藤花纹图案。灰色混凝土砌就的天花板和地板保持着材料的原本状态,其中充溢着纯粹的光线。天花板上有凸起的一圈圈不规则同心圆环,形状像是地形图上的轮廓线,以抽象的方式暗示着洞穴的意象。
发表文章90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29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