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孟苏
2018-08-09·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2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焦波面对接踵而至的专访、上电视、去各地参加各种会议和展览,有些头晕,“在这一点上,我比不上我的爹娘,他们安安静静回到老家,该咋样还咋样。而我,有了变化了,得了大奖,表面上看不出来,心里……”
焦波以自己生活在鲁中山区农村的爹娘为模特,拍摄了大量以老人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照片。这项工作持续了20年。在去年8月,其中的一部分摄影作品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12月,焦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名为“俺爹俺娘”,并请爹娘剪彩。接着,他的摄影专集《俺爹俺娘》面市。
“20年前,我用平生第一架相机——岳父在抗日战场上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德国产“蔡司伊康”——为父母拍照时,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就是想给老人留个影,作为家庭影集。那时候哪会想到指望老人的照片成功、获奖?没有压力、没有期望值地拍,反而水到渠成。去年得了奖,就急切想再拍出好片子放在影展上,为此特意回到老家。结果拍了20个卷,竟没有一张令人满意。那证明了我浮躁的心态和功利的目的,想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强加于老人。”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21人
作家,媒体人,英国文化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