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宋人花事逸闻二三则

作者:谵小语

2018-08-12·阅读时长2分钟

735人看过
烛光香雾,歌吹杂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

你们家养花吗,定期摆放插花吗?好像肯定回答的未必占大多数。这一点,今人可能不如宋人。宋朝的花卉事业特别发达,花卉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在宋朝,花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娱乐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陆游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徽宗说“隔帘遥听卖花声”,《东京梦华录》记载季春时节:“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寻常巷陌里有卖花的,黄帝也能听见卖花声,城里还有花卉批发市场,太火爆了。

市场的繁荣说明需求量很大,那么什么人买花呢?买花做什么呢?普通人家用,文人书房用,旅店陈设用。陈棨《店翁送花》诗云:“店翁排日送春花,老去情怀感物华。翁欲殷勤留客住,客因花恼转思家。”本来是想借用送鲜花的方式让客人有“如家”感,好多住几天,但是客人反而因看到花而想到自己家里的花,反而更想家。怎么样,高级吧?看如今,恐怕很高级的酒店才在客房里摆花吧,至于说书房插花,恐怕很多人家还没书房呢。

有花就得有瓶,宋朝花瓶有大有小,文人插花推动了小花瓶艺术的发展。从诗人题咏中可知最常见的便是胆瓶、小瓶、小壶。壶可以说是瓶的由古称而变成的雅称。

花瓶的造型也反映着士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仿古瓶有贯耳瓶,琮式瓶,尊式瓶,花觚,蓍草瓶,等等。关于小花瓶,南宋钱时在他的《小甆瓶》诗序里说,俺那小侄子近日搞到两只小瓷瓶,谁看了都说好。熊孩子(原文就是“熊姪”见下图)跟我讲,这很让他感慨。他说这两只瓶瓶都很小很矮,合一起不到一百块钱,很便宜,但是器形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如果造型不好,即便是雕金镂玉也不招待见。人不也是这样嘛。若有修养,出身贫贱也值得称道。如果不修为,就算身份地位很高,也无足取。我听了很高兴,这孩子长大了啊……#熊孩子论花瓶与做人#

今人论花道,言必称东洋。了解了宋朝花事,你就知道日本什么流什么流的简直弱爆了。宋人多会玩儿,请人到家里吃一次饭要用100个舞蹈演员和100盆花来搞气氛,惊喜不惊喜,刺激不刺激?

这事儿是周密在《齐东野语》里记下的。说主人宴客,众宾客到齐落座,房间里空空的,大家很安静,没人说话,各自微微点头示意。过了一会儿,主人问左右,香已发未?答云:已发。于是“命卷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坐”。注意,这花不是随便看的,等良久而发香,绝不是一般的名贵奢侈。花的香气从里间散发出来,然后服务生上酒,乐团奏乐,另有名姬十人“皆衣白”载歌载舞而至,细看“凡首饰衣领皆牡丹”,为首的头上还戴着照殿红一枝。

一曲结束,演员下,复垂帘,客人们开始聊“最近忙啥呢”“老周你见胖啊”“我最近定了个小目标”啥啥的。良久,左右轻声报主人,香又起来了。“卷帘如前”,大家立时安静无声,另外十名美姬穿了紫衣出来,饰以白花……这样反复十巡,敬酒还酒十次。“衣与花凡十易”,在每次喝过一轮后,姬女要换一拨,衣服和花同时换。

 

这样下来就是100名美姬,100套衣服,100组花,酒打了10圈,场上还有乐队服务生若干。酒饮罢,一百多人“列行送客”, 就像谢幕一样。“烛光香雾,歌吹杂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

 


余唯爱莲刘律师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谵小语

发表文章3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22人

专栏作家,中读签约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