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故乡的水是滚热的泪

作者:薇拉日记风清扬

2018-10-27·阅读时长6分钟

147人看过
洗碗时,心想,我手里的这个碗被我洗了多少遍呢?这时,我想到了父亲。

洗碗时,心想,我手里的这个碗被我洗了多少遍呢?
这时,我想到了父亲。
都说你想念父母亲的时候,父母亲也正在想念你。
看来父亲也正在想我呢。
母亲曾来北京照看过女儿半年时间,从不出远门的父亲不肯同来,只得一个人在老家生活。
我理解父亲。父亲在老家生活了几十年,如同一棵大树一样已经在那扎下了很深的根,让他来这么长时间,无疑像是把树连根拔起,我不忍那么做。每次打电话,父亲都说吃饭没问题,只要每顿饭有鱼就很知足,只是不喜欢洗碗。
和黑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没做过家务,洗碗这件事着实是难为他了。
最近我身体不舒服,母亲想来北京看我,我说不用。那样父亲又一个人在家,他又该犯愁洗碗的事了。
母亲来不了北京,就总惦记给我邮东西。母亲听说有快递可以邮冷冻食品了,非常高兴。她每天看养生节目,这天听专家讲红小豆对心脏有益,就想到我,于是就和弟弟把东西打包,邮来了。
打开包裹,我看到鹅和鸡身上还带着雪,这是3500里地之外,家里的雪。
老家冬天储藏肉的方式是把它们埋在雪里。
鸡,鹅,羊腿,羊排,鱼,各种粮食,煎饼,榛蘑,各种干菜……
母亲把自己养的种的东西,能邮的都邮来了。
蘑菇泡上,剁半只鸡。不一会功夫就把它们下锅,炖一个小时后放上粉条,就是一道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
每年秋天,母亲都会去村子南边的树林里采蘑菇,榛蘑居多。采蘑菇可不是一件易事,树林里蚊子成群,挨咬不说,每次去了裤子都会被露水打湿。心里其实是很不愿让母亲去的
家里养的鸡需要炖很长时间。不需要什么调味料,有盐即可。
满屋都是鸡肉蘑菇的香气,女儿高兴地在屋里来回跑,不停地深呼吸,说,好香,好香啊。
女儿见我端上来鸡汤,一碗,先干为敬。女儿说,妈妈,姥姥养的鸡做飞机来咱们家来看我了。
另半只鸡,学母亲一样,做道年夜饭。
每年过年,母亲都会蒸一只鸡。母亲把整只鸡放在一个带盖的盆里,放上油,盐,酱油,葱姜,泡好的榛蘑和花生,盖上盖,防止进水。盆放进平时蒸馒头的大锅里,大火烧开改小火蒸一个小时,然后母亲把掰成小块的半颗白菜放到盆里,再蒸半个小时。
这道菜冷吃热吃都可以,不过味道很不一样,冷吃没有汤,都是肉冻。
岁岁年年,都是如此。
有人问我最爱吃什么饭,我说,母亲做的饭最好吃。
我想家,想吃家里的饭,其实都是在想念父母亲,有他俩在,哪里都是家,他乡也可做故乡。
锅里飘出阵阵香气,开始和女儿一起收拾鱼,思绪穿越了万水千山,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我的家在黑龙江江边。
家里有条又细又长的木船,是父亲做的。一年四季,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去江里打渔。
打渔时,父亲就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一日三餐,以鱼为饭,包的饺子也是鱼肉馅的,因此母亲总是开玩笑说,父亲是属猫的。
小时候看那么多冰冻了的大鱼,竖起来比我还要高很多;
我们姐弟三个玩饿了,就每人吃一块奶奶煎的鲤鱼,还记得,那鱼肉是紫红色的;
最好吃的还属鲜大马哈鱼的鱼籽,晶莹剔透的粉红色,豌豆粒大,入口即化。因为很难遇见,至今我就吃过一次。提到美味这个词,我脑海里浮现的全是那晶莹剔透的红和入口即化的感觉。
初中和姐姐一起在外求学,住宿舍,两周回一次家。每次临走时,妈妈都会给我的包里装上一袋煎或炸的大马哈鱼,鱼肉是红色的,光看颜色就很有食欲。这样我和姐姐每天的饭碗里都会有鱼吃。
每次离家,我总是泪水涟涟,即便心里不停地说,别哭了,两周后再回来。我是如此依恋父亲母亲。离别的滋味,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伤痕累累,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我心中的感受。伤口会慢慢会愈合,留下的却是深深的伤疤。
母亲说我的眼角有颗滴泪痣,注定了眼泪会比别人多。
是啊,从初中开始听的那首《念亲恩》,我不知被感动了多少次。梦里见到父母亲,我不知又哭醒了多少回。
初中高中大学的日记本上,我写过这样的字,林黛玉为贾宝玉哭干了眼泪,我的眼泪是流给父母亲的。
还记得听《回家的路》,蔡淳佳唱到,故乡的水是滚热的泪,黑龙江那滔滔江水,都是我的眼泪吗?
2013年秋天,家乡遭遇洪水,粮食颗粒无收。
洪水撤了以后,江里狗鱼特别多,父亲说这是他第一次见江里有这么多狗鱼。已经几年没打渔的父亲又蠢蠢欲动了。
父亲对母亲说,不用愁,丢的钱我会替你再赚回来。
57岁的父亲,就在这样的豪言壮语中再次出征了。每天早上6点,母亲都给父亲做一碗鱼丸汤。父亲吃完,带上一个热水瓶,几块母亲烤的月饼(月饼里有黑芝麻枸杞紫苏核桃),拉着爬犁,迎着刚蒙蒙亮的天,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就出发了。
家里雪大,没过膝盖,所以打渔一切全凭人力。
最适合打渔的地方,在离村子40里地之外的地方。父亲要走4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时,父亲已经是一个满身霜雪的圣诞老人。
父亲先用冰穿(一种铁质工具)凿开2尺厚的冰,把前一天下的网收回来。不过几分钟,网上活蹦乱跳的狗鱼就冻成了冰。
父亲说每天从鱼网上摘鱼的时候,心里最高兴,因为每天可以打四五十斤新鲜狗鱼。
摘完鱼,父亲重新把网下到刚结了一层薄冰的水里,这时已经下午1点多了。父亲吃点东西,喝点水,把鱼装好,放到爬犁上,就又出发了。因为回来要在雪地上拉这么重的东西,所以,父亲走得很慢。家里下午3点钟天就黑了,所以父亲要用手电筒照着走几个小时的路。母亲到村口去接父亲,到家又是6点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这时的父亲又是一身霜雪,棉袄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母亲希望我们能劝父亲不要去了。
我泪眼婆娑,听不下去了。第二天给他们汇了钱,过几天,钱又邮了回来。
母亲用一条新鲜的狗鱼又做了一碗丸子,父亲吃完,喝很多水,就躺在炕上,不想再起来了。
他实在是太累了。
不过四个月时间,父亲的脸被刀子般的北风吹得黑红,体重直降40斤,他练就了一身结结实实的肌肉。母亲用崇拜偶像般的语气说,父亲就和那些电影明星一样。父亲说自己浑身轻松,高血压也有明显好转。
你可能会问,每天两顿狗鱼丸子,吃不够吗?
父亲吃了一辈子的鱼,离不开鱼。
狗鱼做丸子是最好吃,也最有营养。
母亲先把鱼肉剔下来,挑出大刺,鱼肉和大葱一起剁成泥,放盐,鸡蛋,淀粉,锅里烧开水,做成丸子下锅,小火煮开几分钟,撒上香菜,就做好了。
父亲在电话里笑着说自己这四个月全是靠吃狗鱼坚持下来的。他打渔,母亲卖鱼,就这样把这一年的亏空都补上了。
朋友来吃饭,看到桌上的饭菜,我嘴里念念叨叨,鱼是家里打的,鸡、鹅和羊是母亲养的,生豆芽的豆子,拌凉菜的芝麻,小米,蒸窝窝头的玉米面,炸辣椒油的辣椒……都是自己家种的。
朋友笑了,我也笑了,那是不带炫耀的自豪,句句不离开自己家。
有父母亲在,家里的那些美味带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走过千山万水,都可以来到我的饭桌上。
我离家到现在已经多年。三毛说自己是一个浪子,喜欢这花花世界。离开故乡的人,都是如此吧。
明日又天涯。
每次走出家门就不会再回头,为的是不让父母亲看到我眼里的泪水。
那种悲壮,有如洄游中的大马哈鱼。
落叶归根,狐死首丘,想到纪弦《年老的大象》。
等我老了,终归也是这样。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那熟悉的旋律--《回家》,母亲打来的。
手中行囊折磨我沉重的步伐,突然看见车站里熟悉的画面
装满游子的梦想 还有莫名的忧伤
回家的渴望又让我热泪满眶
古老的歌曲有多久不曾大声唱
我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
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那刻着我的名字年老的树是否依然茁壮
又会是什么颜色涂满那片窗外的红砖墙
谁还记得当年我眼中的希望
谁又知道这段路是如此漫长
我不在乎有没有梦里的天堂
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
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
古老的歌曲在唱着童年的梦想
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
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薇拉日记风清扬

发表文章2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人

更好地成为真实的自己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