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游忆
2018-11-25·阅读时长4分钟
没有来特多之前,我对奈保尔的了解微乎其微,甚至直到他8月去世的消息在新闻报道后我才知道原来我即将来到的国家有这么一位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家,奈保尔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特殊的身份和成长背景让他一生都在追寻着身份认同,他游历世界,关注第三世界国家和后殖民国家的社会问题。在特多的这些日子,坦白讲,我很少走出家门去看看这个国家真实的样子,从我对这里超高的谋杀率的恐惧到常年35度高温气温,都让我还没有很好地融入这里的生活。但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又不愿意只是当一名过客,既然生活的机缘让我来到这片土地,奈保尔的书,成为让我了解这里的一汪清泉。他文笔犀利,真挚幽默,赤裸坦诚,《米尔格街》可以看成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生长在米格尔街孩子的视角来描写他周围一群挣扎在生活边缘的邻居们,也通过对邻居各自生活的分享来揭示后殖民时期,40-50年代特多首都西班牙港的社会现状。
v.s.奈保尔照片
从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特多曾经的历史,米格尔是典型的西班牙人名字,而奈保尔曾经居住的Wood Brook据说这里曾经属于一个很有钱的蔗糖老板,因此在这个区域生活的人,大部分应该都属于在糖厂务工的西印度人。我记得去年看《蒋勋说红楼》时,蒋老师曾经说曹雪芹是个伟大的作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曹雪芹对红楼梦里很多小人物的描写,他叫这些平凡的人们“微众尘”,虽然奈保尔和曹雪芹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但是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一点,就是对这些平凡人的关心,而这群生活在“米格街”的微尘众们他们卑微地活着,也是因为有了像奈保尔这样的作家,才能记录他们看似不同但又实则相似的故事。
这群人大多怀揣梦想,但这个社会对他们梦想的包容度几乎为零,不管是木工,机械师还是清洁工,很多人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梦想而生活,虽然仅仅有梦想而不付诸行动看似白日梦,但是周围的邻居对这群人却只有嘲笑和鄙视,生活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作者”,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他读书考取了英国大学的奖学金,这对“米格尔街”的邻居来说是天方夜谭。
“米格尔街”是个高度父权的社区,这里男性有着绝对的地位,孩子和老婆只能被老公教训和殴打,书中的好几个邻居都有这样的习惯或者嗜好,甚至在奈保尔的另一部自传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里也出现过女性被殴打的情景,我想或许这在当时的西班牙港是一种社会风气,女性的地位和家里的牲畜差不多,甚至“米格尔街”里出现了好几次邻居开妓院的情景,男人们可以公开在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享乐。
读本书之前,我对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并不多,但书里好几次提到了梵学家和通灵的按摩师,这些字眼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这里有个妇女在丈夫离家2周后报告警察局,坚信她的丈夫是被一种Black magic(黑魔法)所掳走了,这真是一则咄咄怪事,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还有人愿意相信看起来像中世纪才有的东西。但是当我阅读到小说有关部分的时候,我突然意识这些原始信仰是早就扎根在这片土地里的。小说里写到一位为汽车机械痴迷的邻居,因为出生婆罗门,懂得读《罗摩衍那》,还有一部车,在“米格尔街”就摇身一变,成人人敬重的梵学家。
从去年旅行开始,我慢慢接触到了后殖民主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生的我们,很难对这个词有很深刻的理解,来这里以后,我开始尝试观察这里的人,几百年间被不同的国家殖民后,他们如何看待宗祖国和自己的关系,书里多次写到“米格尔街”的邻居对美国文化的崇拜,我相信这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二战后中很多美兵来到特多,”米格尔街“上的邻居们开始穿美式服装,嚼起口香糖,哪怕只是讲话的口音多了一丝美式口音,都会被邻居变成崇拜的英雄,更别说为美国大兵专门开了妓院供他们娱乐,甚至在他们的小调里唱到:“父亲/母亲和女儿,都在为美元工作,这片土地上的货币是美国币!”
奈保尔虽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他并不一定受权贵喜爱,甚至在他采访里他诚实地表示:“我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喜欢我,因为我服务的对象是文学。”也是如此,《米格尔街》里写出了一部分特多的社会现状,贪污腐败贿赂成风,米格尔街”的邻居在不同的场合贿赂警察和政府官员,连裁判也受贿,甚至一名邻居讽刺到:“在特多连剪个脚趾甲都得贿赂。”在“米格尔街”上生存的那些邻居们,他们卑微地生活,每一个看似是他们个体的悲剧,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腐朽不堪。
特多狂欢节照片
“米格尔街”的邻居们,其实也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文化,姑且不谈这些文化到底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我看到的是他们对朗姆酒热爱,甚至清晨起来就要来一杯rum(朗姆酒),一名邻居会因为每逢岛上重大的节日-赛马节,狂欢节,哥伦比发现美洲纪念日和印度人抵达日周年纪念,其他人用朗姆酒以及音乐与漂亮女人在海边狂欢的时候,总是发疯,而这些节日也确实是这里生活人们的热爱,当地人有句俗话:“他们不是在庆祝狂欢节,就是在庆祝狂欢节的路上。”近2年特多国内经济下滑,狂欢节期间的犯罪率也不断地提高。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最让我感动的邻居,他是一名诗人,名叫B.华兹华斯,写诗是他这一辈子的梦想和使命,出现在“米格尔街”的他和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甚至像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朋友,他启发着“作者”学会如何看待生命,我甚至觉得有可能奈保尔的生活中出现过这样一位朋友,亦或者这是他的一种期盼,他期望他们的社会可以有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当做了诗人以后,你就会为任何一件事哭泣。”这让我想起好像不久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于坚老师说:“在陈词滥调的时代,诗是一种天真。”
写到这里,我已然发现“米格尔街”的那些邻居离我或许并不是很远,奈保尔创作《米格尔街》的时候应该是在1959年,至今60年的时间,虽然可能我们相差了一代人的时光,而他们还依然鲜活在我附近的社区里,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奈保尔一样离开这里,或许我没有他对这里的强烈情愫,但“我走了,注定要永远的走了,可米格尔街上的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因为我的离开而有丝毫变化。”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32人
愿我可以成为你多情的眼睛,陪你去追寻第一缕的晨光,愿我可以成为你思念的耳朵,陪你去聆听远方的潮起潮落,愿我可以成为你寂寞的手臂,陪你一起去触摸那些失落的文明,愿我们一起颠沛流离,只为在路上找寻找生命的春光和最真实的自己。慢游忆,记录我慢漫游的每一瞬间心动和感动,不急,不弃… …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