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环游世界去泡汤

作者:《江河》杂志

2017-11-11·阅读时长7分钟

2047人看过
泡汤,本意沐浴,常指泡温泉。为何要把温泉称为“汤”呢?据说,有的小动物受伤后,就会跑到冒着热气的水滩中浸泡,舔舐伤口。人们相信这神奇的泉水就像药汤一样具有治病的功效,因此诞生了“泡汤”的说法。无论此刻你身在何处,是否忙碌,择一日空暇,去泡个温泉吧,在这寒冬给疲劳的自己一个温暖的犒赏!


北海道函馆市热带植物园里有一群泡温泉的小猴惬意而自在。许阳/摄影


温泉(Hot Spring)是含有多种活性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矿化度,水温常高于30℃又低于45℃,从地下涌出的天然泉水。其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源于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或伴随火山喷发,地下深处未冷却的岩浆聚集热能,对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进行加热时,常形成硫酸盐泉;另一种则受到地表水渗透循环的作用,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即上升的热水与下沉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导致的反复循环而产生对流,使水源源不断涌出地面,形成温泉,常见于高山深谷地形中。

从温泉的英文来看,hot说明了水的温度,而spring用作名词时不仅仅指泉水,更有春天的意思;用作动词,则有跳、跃,突然发出,使裂开等意,展现了属于温泉汩汩涌动的特点。通过语言词汇这一文化的基本载体,可以看到的是,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认知里,温泉都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充满神奇的律动,且带着令人舒适的、如春天般的温暖。

在一池清碧透亮的泉水中,在一片朦朦胧胧又腾腾而升的雾气里,向寒冷作别,捧起一盏淡茶,享受一个惬意的初冬午后。

  

温泉史考

  

中国的温泉文化历史悠久。若要追问温泉的最早记忆,可能要寻至远古华夏轩辕黄帝了。在安徽的黄山,有处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朱砂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传说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后返老还童羽化升天的。

在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中,也可找到多达31处关于温泉的记载。书中不仅对温泉进行温度上的划分,对其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加以详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儿游动等;还真实记载了温泉的保健作用,如“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


云雾中的黄山


而要说起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则非华清池莫属。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西北麓,距西安市30公里。早在西周时这里的温泉便已被发现,幽王曾于此建造骊宫,当时称为“星辰汤”。至秦始皇以石砌池,又名骊山汤、神女汤。后经两汉、隋唐历朝帝王的修扩,愈加宏伟、富丽。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再次大兴土木,就山势建行宫,改名“华清宫”,纳入汤池,汤池自也相随更易为“华清池”。二阁、四门、四楼、五汤、十殿,行宫中的亭台楼阁迂回绵长,穿堂走巷,尽显帝王之风。只可惜华清池的故有建筑,经安史之乱而遭受重创,历代虽有修葺和振兴之举,但终未能使盛唐风貌再现。如今华清池许多古色古香的轩榭廊舫,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复的。


华清池


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琵琶转弦,莺歌燕舞,唐玄宗与杨玉环缠绵悱恻的爱情需得从这池碧波讲起。从开元二年到天宝十四年(714—755年),唐玄宗共正式出游华清宫36次,临时且短期的出行更是难以计数。其中,天宝四年到天宝十四年(745—755年),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偕杨贵妃姊妹和亲信大臣来此沐浴避寒,羽卫随从,浩浩荡荡,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长安,简直要把整座京师朝廷搬了过来。随着唐玄宗巡幸的频繁,华清宫周围商贾云集,交通纵横,里闾喧嚣,更是形成了京城东侧的新型城市。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亲笔御书《温泉铭》以颂扬骊山温泉,并命石匠制碑拓印以示群臣,开中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入碑的先河。“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原来唐太宗患风湿多年,正是骊山温泉治愈的。《温泉铭》原碑已亡佚,现存唐代拓本残片,仍可一窥李世民遒劲飘逸、奔放圆熟的书风。


再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华清池滋润着杨贵妃如白玉凝脂的皮肤,娇丽佳人的倾国笑颜在温泉缥缈的雾气后若隐若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借华清池而蜚声天下,记录此情的《长恨歌》亦在红尘浮华中传诵了千百年。华清池现存的唐代汤池中有一个海棠汤,池子呈盛开的海棠花状,青石修砌,小巧玲珑,便是当年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予杨贵妃的,也称贵妃池。


海棠汤


这池水究竟承载了多少美人的笑与泪,又见证过多少历史的风云变幻?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华清池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时称“西安兵谏”。后来在周恩来的主导下,蒋介石宣布“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由此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959年,郭沫若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千,亲笔题写金字匾,并欣然作诗曰:“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

温泉因帝王将相、烽火诸侯而闻名,帝王也因温泉而更神清气爽、意气风发。温泉与帝王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温泉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沐浴仪礼

  

人人都喜爱泡温泉,若问起温泉的功效,想必也能如数家珍地数上一阵,譬如松筋活络,消除疲劳,软化角质,美白肌肤,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云云。

但泡温泉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之处。在泡温泉前,应该先喝三两杯温开水,为了防止皮肤毛孔在温泉中全部张开而带来的排汗所引发的脱水。另外,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或高血压人群亦不可长时间在温泉中浸泡,这样会加速肌体能量消耗,使身体负担过重,很容易发生意外。

辽阔北方黄黑土地之上,还有一种由温泉衍生出来的产物,那就是澡堂。

在城市化进程与日加快的步调里,街头巷尾的人们总是架起一张冷漠面孔,行色匆匆。然而当你掀开澡堂的厚帘子,登堂入室,涌进澡池,在赤裸相对、比邻而浴的社交方式中,将隐私毫无顾忌地抛之脑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为现代人孤独的城市病狠下了一剂药。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搓澡巾、擦背师傅……喷头里淌下来的水好似将人的背烫得秃噜皮儿,云里雾里的水蒸气中,视线也模糊,只晓得耳畔热闹闹的家长里短听得人是胸口一暖。

如今,我们好像不常光顾澡堂了,但温泉始终借由人们的喜爱之情,在城市中孕育新的时尚。不说温泉度假村早已遍及南北,就说那种类繁多的新型温泉也足以令人目不暇接。

炎夏日酣,有三伏温泉。这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衍生而来,体现了现代养生科学依托古法而倡导的保健新理念。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进行温泉疗养,最易使滋养成分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从而起到养生健体的效果。五福温泉、六彩温泉、理疗池、药蒸房、溶洞泉……各类温泉,总有一款是你的心头好。温泉文化从古走来,走入现今人们的生活,带着新时代的烙印,精彩非凡。

  

温泉博览

  

地球这颗小水球,物产极为丰富。要寻觅温泉,大概要从以下几个条件入手:地底有热源存在,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且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山高水长,全球各个角落的温泉星罗棋布。温泉博览会现已开幕,环球小火车向你寄来一程车票。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色彩艳丽的大棱镜温泉


第一站,带你来到大棱镜温泉(The Grand Prismatic Spring),又称大虹彩温泉,位于黄石国家公园。

大棱镜温泉是美国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温泉。它宽约75~91米,深约49米,每分钟大约会涌出2000升、温度在71℃左右的地下水。大棱镜温泉美如其名、湖面的颜色随季节更迭而改变,像是棱镜在日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绚丽的七彩色泽。春花浪漫时,湖面为同样鲜艳的橙红色;盛夏葱茏时,则显现稍淡一些的橙色或黄色;秋收冬藏时,缺乏光照,水体则呈深绿色。这是由于富含矿物质的水体中生活着大量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受到不同季节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于是使得温泉水变得色彩纷呈。


黄石公园中,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猛犸温泉。Denny Zeng/摄影


从栈道上看过去,款款微风拂过,深不见底的泉水翻涌,弥漫的水雾始终不散,泉水不断地从池子里溢出来,又缓缓地漫过池畔,流向低地。泉水里丰富的矿物质把池子周围砌出一波又一波交错纵横的纹理,倒映着天空,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经过打磨的大理石。这宝藏一般的胜景,不可言传。


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周围的平原上的大间歇泉  张盛捷/摄影


第二站,当然是冰与火完美相容的国度——冰岛。这个手捧三色堇、高唱《千年颂》的国家,位于北极圈的边缘,有着极为频繁的地质活动,其上火山遍布,放眼望去尽是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天雪地的室外,唯有温泉冒着热气,蓝湖(Blue Lagon)似乎早已成为冰岛的一张名片。通常在蓝湖泡完温泉后会感到皮肤紧绷,那是因为矽有护肤功效,同时还能治疗一些严重的皮肤疾病。若水性好,不妨潜水去挖一些灰白色的温泉泥涂在面部及身体上,做一张天然的面膜。海岸公路旁,星星点点的渔村在翘首听浪,一望无际的火山融岩上布满苔藓,像是铺了一张柔软而苍绿的地毯。


温泉蛋 刘智宁/摄影


走累了,不妨来尝一枚温泉蛋。将温泉蛋的蛋壳敲开时,稍稍凝固的蛋清晶莹剔透,而蛋黄还是液体,轻咬一口,自有独特之味。这是因为蛋清超过60℃时即可凝固,然而蛋黄的成形则需要80℃以上的温度。恰巧高温温泉在泉眼处的温度,十分适宜用来煮蛋,于是温泉蛋这项美食便流传开来。

第三站,四站,五站……江河湖海皆无尽头,旅程亦没有终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准备何时出发?

(文/邸丹彤)

文章作者

《江河》杂志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707人

传播江河文化,普及水情教育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