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2-13·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6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张磊)
每当提到北爱尔兰,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往往是联合派与民族派之间在宗教、政治问题上复杂矛盾的纠葛,抑或是它那被称为十大自然奇观、八大难以置信的岩石美景之一的“巨人之堤”。而一提到那里的音乐,也往往便是那些声线空灵飘渺的女声,还有那没有踏板、却有着独特清音的凯尔特竖琴。这当然都是合理的想象北爱尔兰、或者北爱尔兰音乐的方式。不过,想象不必只有一种,北爱尔兰的一些新锐古典作曲家,如布莱恩·欧文(Brian Irvine,1965-)、迪尔德丽·葛瑞宾(Deirdre Gribbin,1967-)、埃德·班纳特(Ed Bennett,1975-),都纷纷在以全新的方式打破、重写着我们对于北爱尔兰音乐既定、固化的想象。其中,埃德·班纳特自身的背景、音乐创作的来源、音响的特征又使他尤其显得“另类”与“格格不入”,属于“非典型”的北爱作曲家。不过正是因为这一“非典型”性,在我看来倒显得格外珍贵,因为文化本来就应该是多元、多样的。
班纳特于1975年出生于贝尔法斯特南面的道宁郡。很多人都听过的那首著名的民谣“道宁郡之星”(Star of the County Down)描述的地点正是这里。当时,北爱尔兰的政局仍然诡谲多变,政治上的骚动依然此起彼伏。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骚动主要集中在贝尔法斯特、德里(英国人称这里为伦敦德里)这些城市,班纳特本人所处的道宁郡海滨小镇因为与世无争,竟然成为了危岛中的世外桃源,让作曲家可以度过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稳的童年。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