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2-1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3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何宇轩)
慕尼黑王宫的赫拉克勒斯厅(Herkulessaal)坐落于音乐厅广场(Odeonsplatz)东侧的王宫花园之内,距我们心理学系的教学楼步行不过15分钟。听闻加德纳来访,12月七八日两晚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RSO)于此厅上演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和《第二交响曲》。购得5欧元站票,准备携友前去观赏一番:一是想见识到慕城后还一直都没去过的赫拉克勒斯厅,二当然是想现场听听加德纳的舒曼有何与众不同——毕竟,他在DG录制的那套舒曼交响曲全集唱片经历了太多掌声与骂声。
慕尼黑两大乐团的演出场所常年进行“资源共享”。慕尼黑爱乐乐团(MPO)基本上在城市东南边的嘉斯台文化中心的音乐厅排练与演出,而BRSO则于嘉斯台和赫拉克勒斯厅两座音乐厅之间交替进行常规演出。我刚到慕尼黑大学两个月,又因嘉斯台音乐厅刚好在市图书馆旁边,偶然去过两次——一场萨洛宁客席指挥BRSO的西贝柳斯专场,一场音乐总监杨松斯的理查·施特劳斯专场。嘉斯台音乐厅给人的感觉现代先锋,灯光、装饰颜色偏褐,座位区域如小格子般层层叠叠。细想,除声场设计外,与我们今天熟悉的那些当代音乐厅并无太大差异。也正是因此,虽早在视频直播中“眼熟”,可当我第一次迈步进入赫拉克勒斯厅,着实还是吃惊不小:皇家大厅,精细严谨的格局,一眼便知出自19世纪传统。首层座席被巨大的白色石柱包围,二层四壁张贴蓝色寓言绘画式挂毯。那感觉既是一种隔绝现代的陌生,也是一种回归历史、与过去对位的熟悉。在这里,现代音乐厅的记忆突然褪去、消失了,我恍若遁入曾经熟悉的影像记忆。此刻我立于舞台正对的远处,默默静候浪漫主义在这个历史空间里“粉墨登场”。只是不知道等待的是舒曼的音乐,还是时光穿梭的视觉错位。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