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山深处的“蜂蜜电商”

作者:王梓辉

2019-03-28·阅读时长14分钟

215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9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一位傈僳族女性正在拍摄刚刚从树洞里取出来的蜂巢


摄影/张雷

拍视频,搞直播

在大榕树底部的树洞门被采蜜师傅阿正打开前,蜂蜜商人段应洋和余学国已经举起了手机对着那里,调整好了摄像头,等着门被打开的那一刻。为了能记录下蜜蜂受到烟熏后一拥而出、采蜜师傅在群蜂环伺下取出金黄色蜂巢的场景,他们必须要选一个好的拍摄角度,控制好自己移动的步伐,顺便配上合适的解说语。一旦错过了时机,他们将失去最佳的拍摄素材,这意味着这些视频对“老铁们”的吸引力也将大大下降。

这棵大树身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原始森林中,行政上虽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卡场镇管辖,但从镇上过去还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爬上山坡,对面就是缅甸。

为了见到这些藏在横断山脉深处的野生蜂蜜,我提前两天就从北京出发,转机昆明飞到了德宏州。次日早上10点,我跟着段应洋和余学国一行从德宏市区出发,开了一整天的车,才在晚上8点左右抵达了最接近这些蜂蜜的村寨,那里在手机地图上是一片空白,联通的电话卡也没了信号。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当地朋友给他们介绍了阿正,说他在山上弄了不少树洞,可以跟着他去采蜜。大家就在阿正的带领下,又骑着摩托车在山间小路上颠簸起伏,下了摩托车后还跋山涉水一阵子,才终于见到了似乎只有阿正才能找到的树洞。


野生的树洞蜜不易寻觅,摩托车在这样的路上也很难骑行


在3月中旬的这个下午,段应洋和余学国的运气不算太好,他们连续探寻了五六个树洞,大部分蜂巢在取出的时候都不够完整,碎成了小块,这让他们有些失望。“这样的蜂巢拍出来不够有吸引力,老铁们也不喜欢看。”余学国对我说。

采集蜂蜜并拍摄相关视频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如果忽略掉他们采蜜的环境,采蜜本身没什么稀奇的,中国很多农村地区都有养殖蜂蜜的传统。但那些常见的在蜂箱里人工喂养的蜂蜜不是段应洋和余学国的目标,他们只想寻找那些在深山老林里自然诞生的野生蜂蜜。在德宏,这样的蜂蜜一般有两类:蜜蜂们在山体崖壁上筑巢而生的“悬崖蜜”,以及在大树的树洞里筑巢而生的“树洞蜜”。

天公不作美,因为之前连下了几天的雨,蜂巢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够好,他们这次没拍到比较满意的采蜜视频。余学国那天没有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传自己的视频。他的同伴段应洋选了半天,上传了两三个,反响只能算一般,点击量都在1万左右。按照他的说法,点击量超过粉丝数量的才算是热门视频,而他粉丝数量有32万。

视频拍摄的挫折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采集的蜂蜜数量太少,一下午时间才收集了二十几斤蜂蜜。“如果天气好,我们来一次经常能采到一两百斤蜂蜜。”余学国对我说道,“现在这些根本就不够卖,明天还得继续采。”

第二天早上,他们又去了另一个村寨拿了一些蜂蜜回来,林林总总加起来总算有了一百来斤,足够他们开直播和他们的粉丝聊天了。就在城区租的房子里,余学国在餐厅桌子上装了一个手机支架,上面放了一台iPhone手机,这本来是送给前女友的礼物,因为像素好一些,两人分手后被他拿来专门用作直播。看桌子上的空玻璃瓶和一大盒已经过滤好的蜂蜜都准备就绪,余学国打开了快手直播的界面。陆续有观众进来,余学国不会像美女主播那样热情地欢迎每一个人,他一般会直接进入主题:“今天给大家直播装瓶,昨天刚刚去山里采回来的野生蜂蜜,特别新鲜,特别好。”然后抬着那盒蜂蜜倒进一个个玻璃瓶里,嘴里还说着:“给老铁们的量必须装够了,不能少。”


悬崖蜜一般出现在光滑的石壁上,采蜜人也只能从悬崖下拍摄视频


观看他直播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多,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基本在50人上下,但房间气氛挺活跃的,留言的人不少。余学国一边向他们解释这些蜂蜜是他这两天刚刚从大山里采回来的,一边叮嘱:“想买正宗野生蜂蜜的老铁可以联系我,我的微信号在主页上。”

关掉直播后,他和来帮忙的侄子抱起几十瓶装好的蜂蜜去快递公司发货。全都包装好后,他还会打开手机拍一段视频,对着想象中的客户说:“各位老铁请看,你们的蜂蜜已经打包好,再过两天就能吃到纯正的野生蜂蜜了。”然后上传到朋友圈里。

这天余学国一共卖掉了20多斤蜂蜜,从早上8点出门采蜜到晚上发完货,几乎没怎么休息。一个月中,他们总有一半的时间过的是这样四处采蜜拍视频的日子。但相比在村寨里做农活和在城里送快递,这种视频直播赚钱的生活已足够让他珍惜。

文章作者

王梓辉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355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再战股市

快牛如何变慢牛

58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