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4-12·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05个字,产生4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段志强
一、从南雄到南安
《牡丹亭》出世不久,即有人说它“乃案头之书,非筵上之曲”,大意是说汤显祖重在以文字传情达意,有时照顾不到演唱的方便。此中曲直,早为论者抉发殆尽;不过作为“案头之书”的《牡丹亭》,有些余蕴确也不能尽为舞台搬演,故事所发生的地理空间即是其中之一。
汤显祖所作戏剧,皆本于已有的传奇故事,《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莫不如此。“临川四梦”之中,只有《牡丹亭》的本事长期不为人知,不过经过学者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大致厘清了《牡丹亭》的故事来源及其演变。原来,在《牡丹亭》问世之前,已经存在一种杜丽娘还魂故事,具备了后来《牡丹亭》的主角人物及大致情节,保存在胡文焕所编《稗家粹编》卷二《幽期部》的文言小说《杜丽娘记》、何大抡所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卷九所收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余公仁编《增补批点图像燕居笔记》卷八所收《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及卓发之(一五八七至一六三八)《漉篱集》卷十二所收文言小说《杜丽娘传》,都是这个故事的不同文本。《牡丹亭》的《题词》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所谓“传杜太守事者”,应该就是这类叙述杜丽娘还魂故事的小说。
将几种杜丽娘故事与戏剧《牡丹亭》相比较,学者往往从人物形象、情节铺排、语言锻炼等方面来证明汤显祖的文学建树,这自不待言;可是有一点地理上的挪动却少有提及:在原本的故事中,故事发生在广东南雄府衙的后花园,杜丽娘系南雄太守杜宝之女,思春成病而亡。柳梦梅则是继任太守之子,偶然见到杜丽娘自画小影,感得丽娘的鬼魂前来相会。到了汤显祖笔下,主要的场景却改到江西南安府,杜宝改成南安太守,杜丽娘随父住在南安,柳梦梅也不再是随父到任的翩翩公子,却成了广州的落魄书生。
在汤显祖之前或同时,那几位改编杜丽娘故事的作者,都不觉得有改变故事发生地的必要;汤显祖却大笔一挥,将整个故事的地理背景改得面目全非。在原本的故事中,杜太守的籍贯和任官之地,都是开篇第一句;汤显祖《牡丹亭》里面,除了第一出《标目》没有人物出场,只是一个引子,第二出《言怀》起首是柳梦梅的自述来历,第三出《训女》起首是杜宝的自报家门,也是整部大剧的开篇,汤显祖在地理上如此大动干戈,一定是有意的改造。更何况,广东南雄和江西南安这两个地方,汤显祖都亲身到过,而这两座城市其实相距甚近,中间只隔一座小小的梅岭(又名大庾岭),全程八十里不到,不过一日路程。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2076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