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98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因格·哈登/姜浩 译)
肯普夫在回忆录《我的所见所闻》中,回忆了他与西贝柳斯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当时,92岁高龄的作曲家住在赫尔辛基的家中。那是1957年。肯普夫为他演奏了贝多芬“槌子键”奏鸣曲。那位被称为“芬兰伟大的孤独者”感谢道:“你演奏起来不像钢琴家,而是人类的一员。”
初听起来,这句话像作曲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一句普通的客套话。不过,仔细琢磨,这句简洁明了的评语,却概括了威尔海姆·肯普夫音乐艺术最关键的特征。肯普夫是卡尔·海因里希·巴斯(Karl Heinrich Barth)的学生、两届门德尔松比赛获奖者。1901年,他作为广受好评的神童在波茨坦初次登台。从那时起,人们在评价他的演奏时,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并不把演奏的曲目看成是声音中的建筑,相反,他深深沉浸在音乐中,把这些看成是自己的作品,巧妙地使音乐成为关乎心灵的事情。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