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的“欣赏”史(下)

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17分钟

64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64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刘诗嵘)

美哉,苏东艺术!

从解放初期直到“文革”前的60年代上半期,我国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密切关系使中国与上述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大大超过了解放前。当时的外文书店大量地公开发售苏联(也有少数东欧)出版的古典音乐唱片和乐谱,价格十分便宜,作品内容不仅有俄罗斯、苏联或东欧国家的古典音乐名著,也有一些由苏联或东欧艺术家、乐团及剧院表演、录制的西欧经典名著唱片。到60年代初期为止,我们通过这样的方便条件“大快朵颐”,不亦快哉!当时在南河沿的中苏友好协会文化馆定期举办电影和唱片(录音)欣赏会,免费对社会开放,来听的既有专业文艺工作者,也有更多爱好音乐的大、中学生和国家干部甚至社会人员。当时所放映的苏联音乐影片其制作态度之严谨、表演水平之优秀常在西方国家之上,例如那时看到的《莫斯科大剧院建院125周年》艺术纪录片里面表演了俄罗斯歌剧和芭蕾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片段,令人叹为观止。还上演过一部较早拍摄的黑、白片的歌剧、芭蕾集锦,用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胡桃夹子》里面的《花之园舞曲》作为片名,里面包括有乌兰诺娃的《天鹅之死》、列米谢夫扮演曼图阿公爵的《弄臣》选段,从果戈理的小说《塔拉斯·布尔巴》改编的芭蕾等等,其精彩不下于彩色影片。至于整部的歌剧则有由歌剧演员表演的《包利斯·戈都诺夫》、《阿列柯》和由电影演员表演,歌剧演员配唱的《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其他东欧国家的歌剧影片如捷克斯洛伐克拍摄的《水仙女》也很优秀。

苏联所拍摄的音乐家传记片也很不少,像格林卡的传记片就有黑白、彩色各一部,还有穆索尔斯基的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我自己最喜欢的则是穆索尔斯基的那一部,由著名电影演员鲍利索夫扮演作曲家,不仅性格鲜明而且不借助专业歌唱演员配音自己演唱《跳蚤之歌》,深刻地传达出作曲家当年创作这首歌曲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这部影片中还比较全面地将“强力集团”中的每个音乐家及其理论家斯塔索夫的活动都与影片主人公的戏紧密结合互相贯通,使观众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俄罗斯音乐的历史脉络。有时,中苏友好协会文化馆也邀请我去作音乐欣赏讲座,有一次我们将歌剧《青年近卫军》全剧的录音予以剪辑并配以富有诗意的中文解说词,由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黎萍朗诵。我当时在剧院负责业务行政工作,也管图书资料,因此,为演员、演奏员们经常举行一些唱片欣赏作为业务学习也就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只是不像在学校时有规律,经常是配合演出、排练进行。有时也常常利用晚间工作之余的时间来为大家举行唱片欣赏会,全院各部门的同志都可以自由参加,所听的作品内容也就更加广泛多样,使用的唱片既有78转的也有慢转细纹的,还有一部分录音磁带,即使是78转的老唱片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或增长见识。例如有一次我们将几张不同歌唱家演唱比才的《采珠人》中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好似在梦中听见”次第放送,有卡鲁索的,有俄罗斯老一辈歌唱家斯米尔诺夫的和索比诺夫的、有当代苏联歌唱家列米谢夫的……,相比之下,以斯米尔诺夫的几乎全曲都用半声(mezza voce)演唱所体现的“梦”的意境最为佳妙。近来又听到了年轻一代的墨西哥男高音维拉宗演唱此曲的CD,虽然也用轻声演唱但却不如斯米尔诺夫的演唱沁人心脾了。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