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寻找莫扎特“指纹”

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7分钟

46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7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姚谦)


18世纪,巴罗克时期纯粹的复调织体逐渐显得过时,而从17世纪起一直作为歌剧基础的那种在背景衬托下突出一条单旋律线的观念从此渗入于器乐作品之中,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曼海姆乐派作曲家的交响曲中看得很清楚,不过似乎在协奏曲中则可以看得更为明显,因为在协奏曲的演奏中,独奏者可以说是经常在掌声中下场的,不是么?另外,那由乐队的全奏为引子的古典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同歌剧的咏叹调之间也无疑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我们熟悉的全部音乐体裁中,古典协奏曲与歌剧的关系最为接近。因而,像莫扎特这样对歌剧和器乐作品有同等爱好的少数大作曲家,之所以特别喜爱协奏曲这一体裁,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扎特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乐器的音色,不论是管弦乐的,还是室内乐的音色都了如指掌。至于钢琴和乐队之间所产生的音色对比,后来也成为他的兴趣之一。威尔第曾把莫扎特称为一位四重奏专家,我们由此应该领悟到莫扎特在熟悉室内乐这一与歌剧迥然不同的领域方面同样有着罕见的天赋。也许正是钢琴协奏曲这种体裁,才把莫扎特对于歌剧,对于室内乐,对于独奏奏鸣曲和管弦乐的兴趣汇聚在一起,同时也成为作曲家能够将众多体裁融为一体的最令人满意的表现形式,使得他的这些经典作品焕发出独特的永恒魅力。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