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对话与参照

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10分钟

67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6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一鸥)


米勒《晚钟》

斯宾德的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里有一段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作为一个无聊酒会的陪衬,它来自一张转动着的胶木唱片,在克莱斯特文集因“不经烧”而无人问津的战后德国,这样的唱片充斥于地摊。和莫扎特同样短命且多产的这位鬼才导演,笃信“爱比死更冷”,在玛丽亚悲剧人生看似出现转机的时刻,别出心裁地放上一段23,反讽地,他还加了一段纺织商人奥斯瓦多带有调情意味的即兴弹奏,音乐于是成为对玛丽亚无计逃遁的、终于毁灭于男性世界上下其手的宿命的暗示,这是法斯宾德对莫扎特23慢板的一种创造性诠释,一种对音乐里的抚慰人心的特征视而不见的反向解读——现在,我把它看成相距200年的两个天才间关于自身结局的一场对话,一场将音乐纳入到社会伦理领域,承载了更多现代社会悲剧意味的对话。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