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筱梅
2019-05-15·阅读时长2分钟
中国人要么是无神论者,要么漫天神佛,最常用的一招,就是“临急抱佛脚”,专心侍奉单一的善信少之又少。
信道的,会在某些时候拜拜菩萨,信佛的也会偶尔进去道宫里面上柱香,
这也许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次皇朝当权者在寻求心灵寄托、慰藉、长寿、助延性力时,影响并流传下来的因素,也许这是本国民性的特征之一。
对于佛、道,我是知之甚少,就像对基督教,也是只知皮毛,但我相信,宗教的教义,都是导人向善,予人心安宁。
而几大宗教自身也有新旧或其他支派,
或是教义中有异于原教的新义,
或是地域习俗人情相异而至示礼有异,
但原教义却始终一辙:导人向善,予人心宁。
但若遇民性涣散、浮浅、燥动之众,一些居心叵测者便可篡改自撰教义,蛊惑煽动追随者,如国外的一些邪教组织,如国内的法轮功。
我所了解,解放后政府对所有宗教信仰都采取压制措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渐渐开放宗教领域。
到了现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心灵的安抚及寄托需求日渐见长,各种对宗教教义的诠释如百花齐放。
若诚心诚意的导人向善,予人心安,倒是件无量之功德,若只为宣泄私怨,误人子弟,我自觉得是十恶不赦。
对各人心中所寄托,我不敢菲薄。能给自己一个可令心神寄宿,是人类自身实需,信何宗教,亦是人类自身之权利。
能熟悉多少教义,精通多少教义,教化多少信众,这都是每个人各自的悟性及福报,由不得我或何人揽功或谤责。
本人自知悟性浅,福报薄,故有善言,必作浅读一番,或慰藉自己,或领悟其中意义,以开阔心智、忏省自身。
某日览一文,阅后不但未有任何悦目赏心感,反觉脊背有嗖嗖凉意,
思前想后差不多二十来天,也没能想个清晰,更别提有廓然开朗顿悟通窍了。
本来,我对基督教、佛教、道教等的教义都是只知皮毛,但亦知教化人分辨善恶中,更以教人化从善。
而该文从始至终,均未觉有教化从善,更似教人从恶之感。
由于没有收藏该文,现再翻之,已无迹可寻了,我或一试言其大概。
一女善信欲为寺庙内师傅布施其自纳布鞋,方丈婉拒。
女善信一意孤行闯入寺庙,色相惹众和尚动心,堵于门内不许其离开。
方丈力劝弟子不果,不顾女善信苦苦哀求,杀死该女善信,以平息众人因其色相唤起的色欲(印象中方丈亦燃色欲),
并将该女尸悬挂门楣,让其变色发臭,以此警示弟子。
而众人在无法直视嗅闻时,该女尸忽还原为菩萨石像。
我不知道此文是否出于佛典,亦不知是否由佛学人士撰写,
直觉不妥的,是没有对凡心未尽尘缘深厚的弟子们规劝指导自省,倒是一味责怪女善信撩触色心。
就如现今社会,人人都以责人恕己,人人都以己欲为先为重,最后,寄望他人恶报而自己成佛,为自己的劣行补慰。
是否属于意淫,我不想言评,但误人子弟之嫌甚大,不但有违所有宗教之教义,还教人行恶远善。
基督教中,有妓女忏悔信主而获重生之典故;
佛教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而此文冠佛学之名,言俗陋之意,确实令我汗颜,且毛骨悚然。
被某些人肆意篡改标注的“信仰”,真是令人无所适从,既尴尬,亦茫然。
2015-7-1
2018-7整理编辑
发表文章4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