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个健康人能从HIV携带者身上学到什么?

作者:后浪图书

2017-11-28·阅读时长5分钟

2982人看过
【开奖】恭喜@柳浪闻莺 @Dpression 2位朋友获得《蓝色小药丸》活动赠书1本!请于12月20日下午6点前将你们的中奖书目+电话+地址+收件人姓名私信中读君,收到礼物后记得晒图@三联中读哦~


HIV携带者卡蒂问弗雷德:


“你为什么想和我在一起?”

“因为当你穿过人行道时,就像在和整条街做爱;因为每天早晨醒来的你,闻起来就像热腾腾的羊角面包。”


翻开《蓝色小药丸》之前,听说这是个与HIV感染者相爱相伴的真实故事。


 

看完书之后,令人惊奇且感动的是:爱情,再婚家庭,育儿,性爱,艾滋,医患关系,疾病与人生,医学,科学与哲学……..

 

这本法国图像小说居然包含了这么多内容!

 

社会还停留在“你敢拥抱艾滋患者吗?”的舆论阶段

但你是否知道HIV感染者早已能正常结婚生子了?

 


街头拥抱艾滋病人


在《蓝色小药丸》中,作者弗雷德与一个离异带着同样是HIV感染者儿子的女人卡蒂相恋、结婚、生子。

 

 


再婚家庭日常



他们在养育着HIV感染者的儿子之后,还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女孩。

 

 


书末附了一个十三年后对一家人的采访



原来,HIV感染者可以通过药物母婴阻断技术来将新生儿的HIV病毒感染率降到2%左右(在我国,新生儿也可以在第12个月和第18个月时进行免费的HIV病毒抗体检测)。

 

看到国外十几年前就成功运用的技术,便感慨:我们应该普及这样早已是成功案例的“常识”,至少会让世界上少一些原本不应该患艾滋的孩子。

 

但常规的预防艾滋宣传手册往往令人敬而远之,也很难让感染人群感受到善意的关怀治愈。

 


常规宣传手册



 

而这本书借助像电影分镜般的图像,在描绘了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同时,不仅能让人开始认识这种疾病,更引发了许多疾病与人生、与家人等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老病死问题的思考。


 

 


如果你的至爱终生携带HIV病毒,

你有勇气和能力陪伴家人对抗疾病吗?


在二人的关系要进一步发展时,卡蒂坦白了她和她与前夫的儿子都是HIV携带者,然后作者也像普通人一样,因为之前对艾滋的不了解,而产生了各种极端感受:

 

而一瞬间后,作者感受到人生好像被重启了:



之后十几年来,他们携手应对了很多疾病带来的问题,而且看完这本书后发现,我们普通人一生中要面对的那些问题也和他们的差不多:

 

恋爱结婚,性爱,使用安全套,

 

与爱人父母的关系,

 

对孩子的教育,照顾生病的孩子,

 

甚至医患关系….

 

对HIV感染者来说,

使用安全套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带着套享受一次绝妙的性爱比不戴套却只是稀松平常地来上一回好得多。”

 

 


男人之间可能都讨论过的问题




虽说作者使用安全套是一种对HIV病毒的预防,但对普通人来说,安全套并不等同于“避孕套”,安全套本身的阻隔和润滑、弹性,也对sex life中的预防传染以及增加sex enjoy有很积极的作用。

 

而作者和卡蒂确定了性生活中必须要戴安全套这件小事之后,反而把其它性爱中的限定击碎了,甚至开始努力尝试其它可以做的情趣。

 

 


恋人间的私密时刻




但无论是避孕还是预防传染,安全套也有“意外”,作者与卡蒂第三次亲热时,安全套破了一个口子,二人紧张的约了医院的检测……

 

有些病人既对医生有如同神明般的期望

又不信任医生关切病人疾痛的出发点


一旦生病,我们与医生会开始一段医患关系。

 

但可能我们并没意识到:病人把一部分生命交给医生负责,是基于医生能够以我们所不能的视角来探究我们的疾病。

 

 


病人和医生往往会交流更隐私的状况




“他帮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门通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世界,这个世界摆脱了社会舆论的陈词滥调和耸人听闻的狗血剧情。”

 

 


看到这段安全套破掉之后二人去看医生的经历,作为艾滋世界之外的健康人,第一次感受到艾滋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种“受歧视的疾病”。

 

医生嘱托教育二人的过程,和我们去看别的病症时一样,只有“不要怎样做,应该怎样做,可以选择做个检测”等等。

 

而在作者和医生长时间的医患关系之后,双方对彼此的认知也随之有了人情味和升华。

 

 


医生很敬佩作者为了爱人所坚持的




而作者对这位幽默真切的医生很感激



在专业而又有人情味的医生的指导下,再加上两个人每天关注自己的身体以免忽视了小的伤口可能带来的感染接触,似乎在生活上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困扰了….

 

每天检查皮肤、口腔等等身体细节

每天要面对镜子审视自己是HIV感染者

 


我们正常人都做不到这样细致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吧…有多少人任由自己的龋齿肆虐,又有多少人对自己亚健康的状态毫无关注。

 

而作为健康人的作者也和卡蒂一起,每天面对镜子,每天审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卡蒂与HIV病毒经常冲突甚至会产生负罪感。

 

 


负面心理如同铁荆棘隔阂了爱人




作者对爱人遭遇的痛苦看在眼里,内心也有过同情、挣扎、愤怒….

 

作为健康人,

 

难免会同情已经感染病毒的母亲和孩子,

 

 


而作为爱人,

 

作者又为自己的“同情心”感到不安,

 

 


甚至因为爱人由社会压力产生的负罪感而对科学、社会产生了愤怒,

 

 


这些复杂的负面情绪,让作者思考了更多。

 

艾滋这种疾病,或者说“困境”

给爱人之间、给自我带来了什么?


“这种身体上的疾病触及了人类心理上最不可捉摸的部分——爱情。这种病让人们成了爱无能! ”

 



书中有一段作者和“猛犸象”开脑洞的心理描写


 


作者把之前的同情、焦虑、愤怒一股脑儿的向猛犸象倾诉,猛犸象劝他:

 

“别要求事情如你想象的那样发展,而是要顺着事情发展的方向去期望。”

 

其实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容易陷入到对一个期望的过分寄托中,而一旦要求落空,便容易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怒气呢?

 

不如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疾病可能是你最不幸的厄运,同时也是你最佳的机会,或许它能让你睁开眼睛,看到最重要的事。”

 

也许你在寻觅中有时会迷失

 

 


也许你会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

 

 


也许你会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意义

 

 

这是“疾病”这个机会可能带来的最大的积极作用,HIV感染者也好、其它的什么重病也罢,甚至所有的“困境”都蕴藏着这样的“机会”。

 

人人都希望一生平安,但实际上没有人能逃离几次人生挫折,所以乐观的去看待和解决挫折变成了人生必备技能。

 

而《蓝色小药丸》这本记录作者一家与HIV病毒“相处”的书,对健康的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一盏小小的灯塔,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也有一种指引希望的力量。


周喆陈康柳浪闻莺 3人推荐

文章作者

后浪图书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015人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