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9-29·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54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刘鹗
文/郜超
1895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做过光绪皇帝老师的军机大臣翁同龢,收到一个名叫刘鹗的同乡托人带来的几十件字画。刘鹗的目的是想承包朝廷新批建的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请翁老开后门。翁同龢把来人轰走,并在日记里把这个同乡的行贿事迹数落一番,“竟敢托人以字画数十件餂余”。
翁同龢所骂刘鹗,就是甲骨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刘鹗。他上承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所藏,收集甲骨超过5000片,之后与罗振玉合作辑录《铁云藏龟》。然而,承包工程、行贿军机大臣,这等事又可见刘鹗绝不是个书斋先生。胡适曾评价刘鹗:“一生有四件大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承认,三是请开山西矿,四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的难民。”这些却仍非全部。
刘鹗的人生进退伴随着清朝洋务运动的兴衰。他早年科举不利,转而行医经商,直到31岁,胡适所说的“河工”才助他走上仕途。1888年黄河决口,31岁的刘鹗前往山东协助治河,声名鹊起。再加上他精通西学洋务,著述颇丰,便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外务部”的前身任职。
作为当时的“弄潮儿”,刘鹗出任英资福公司(The Peking Syndicate)的在华经理,为外商买办山西煤矿的开采权。按照刘鹗的观点,国家没钱,不如将资源由外资开发,30年后归还即可。可是福公司投资的几处矿产中,外商利润分成都高达50%,合同则长达60年;同时所得外债,既无利息,也无还款期限,时人认为与卖矿无异,刘鹗终被革去官职。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