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1 加餐丨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

作者:侯会

2019-11-26·阅读时长8分钟

3966人看过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这是许多孩子及家长所面对的问题。作为钻研文学经典普及传播数十年的真正专家,侯会老师精心准备,回答了家长们经常遇到一些疑惑。

点击上图,跳转至本课程介绍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三联中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侯会。

有哪些适合孩子的经典作品?

Q:请教侯老师两个问题。一、请问六年级的男孩和三岁以下的幼儿,分别有什么阅读建议和讲故事建议。二、11岁男孩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国演义原著,速度较慢,怎么辅导合适呢?

侯会:我如果建议听听我的这档音频课《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提高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读读我的两套书(《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就有点“王婆卖瓜”之嫌了。不过我觉得这档音频课和两套书可以当作指南,让孩子(包括家长)全面了解一下中外文学的经典分布,然后找其中感兴趣的作品深入阅读。

至于说11岁的孩子(小学四年级?)读《三国》,是否早了点?我虽然研究小说,但我认为除了《西游记》,另外几部完全可以晚些读。倒是认真背一些诗词,乃至一些经典散文,我以为越早越好。

Q:请问,小学生阅读古文经典,重点是在于学习句读,在于树立三观,在于熏陶文笔,还是在于养成阅读习惯?亦或者是在于其他?

侯会:看来您对经典阅读已经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愚见以为小学生阅读古文经典,还是要多读加精读。古今都有很好的选本,如《古文观止》及人教社版的《古代散文选》(是由张中行、隋树森等老先生编选的),最好能背诵一些。读多了,语感也就有了。

而所谓明句读、树三观、熏文笔等,尽在其中矣。我前时与一位理科老教授聊天,他是某科中学教材的主编,他告诉我,一些教材编写者文笔太啰嗦,原因是古文读得太少。我深表赞同,古文读得多,白话文才能下笔简练而有逻辑,这也是我一惯的看法。

Q: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自己也热爱阅读。请问,有没有适合推荐给学生的普适性的、利于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作家作品?

侯会:冯老师好。我也当过中学老师,初高中都教过。中学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又万分重要。尤其是初中的孩子,正是人生定型的时候,多引导他们读好书,打基础,功德无量!好的普适性作品。古代的有《三字经》《千字文》,现代的有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等。

我自己的音频节目和两套书(见前面介绍),我觉得还适合孩子看,有个朋友的孩子阅读之后,由理改文,后来考上很好的文科院校,毕业后发展很好。此书在台湾也有很好的反映。——“王婆卖瓜“啦,见笑。

Q:请问教授,给四年级小朋友读经典是读原著好还是读简化的少儿版好呢?

侯会:我们所说的文学经典,一般指诗词散文,古代小说戏曲也包括在内,您所说的“简化少儿版”,是指《水浒》《红楼梦》等小说吧?我建议还是读原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原汁原味才耐读。若只是作一些删节,还勉强可以。如果是用现代语言重新改写过,千万不要读。《教师月刊》七月号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内中就提到这个问题,您可参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8b3740102xp8k.html


年画《空城计》,苏州桃花坞

Q:孩子小学三年级,这个年龄应该读哪些作品?

侯会:我认为,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兴趣和水平,围绕课文中的古诗文,做一些扩展阅读。此外,有家长辅导,《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提高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讲给孩子的文学经典》这类普及性文学作品,孩子也能读懂。程度好一点的孩子,还可读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当然也要有家长辅导才好。

Q:教授你好,有的书感觉很难读懂,小孩子没有人生经历能理解和读懂么?

侯会:您说的是什么书呢?是《尚书》《易经》,还是啥书?给孩子读,确实不宜从太艰深的书入手。不过读书也不一定先有人生经历,有些书就是作者把他的人生经历及经验传达给我们的。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

Q:孩子四年级,请问怎样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理解能力?总觉得孩子对文章分析能力有限。

侯会:我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有些看法,动不动就让学生分析理解。一篇一看就懂的白话文,偏要孩子说出个子卯丑酉来,对孩子的提高究竟能有多大帮助?我抱怀疑态度。而且一篇好的作品,内含往往是多元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强求一致,就更糟糕。语文学习,重在熏陶,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多读多背,将来受益无穷。


老版连环画《水浒传》


Q:侯老师你好,有两个问题。第一,发现我是在上班之后对之前高中时期的语文课本特别有感觉,讲句好笑的,现在经常回读高中课文,发现现在读比以前更有真切体会,这就想一起句话,读书之底蕴在某些方面功夫是在书外,所以觉着以前时候读书的思辩能力不足,请问在读书与实际生活联系上如何加强,甚至于达到一种相互促进;其二,关于外国经典,我现在觉着中西式的书籍思维差异较大,国内书籍阅读同时又能实际的感受国内社会环境,如此随着成长能深化对书籍的理解,但国外我书籍我自身在阅读时确实也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倒总觉着有点难以落地,不知国外实际社会生活是怎样,一般人难以有条件去体验国外社会生活,这方面该如何解决么?

侯会:您好!我是60年代读高中,语文课本政治味道很浓。那时我爱读50年我哥哥姐姐读的文学课本(有一段时间把文学和语言分开教),我当时就跟您的感受相似。看来您是有文学因缘的,但上学时除了语文还要读其他科目,而且读书主要以考试为目的,所以很难感兴趣。工作后,没有功利目的,文学的趣味也就体会出来了。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破除读书有用论》,主要意思是读书不要有任何功利目的,读书是一种熏陶,一种提升。不去想如何联系实际,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高的读书境界。您这样无功利目的地读上五年十年,那成效从您脸上身上就能显现出来。

Q:老师好!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侯会:您这个问题有点大。不过我想作为家长,责任有二,一是营造环境,如果家里没几本像样的书,孩子的兴趣就很难培养。二是家长应起表率作用,家长爱读书的,孩子多半也爱读书。过去总说书香门第如何如何,现在家家都可以成为书香门第,全看家长怎么做。


《西园雅集图》局部 (宋)李公麟

Q:儿童在阅读经典时感到枯燥乏味,常常去寻求更加惊险刺激的网文,这是“娱乐至死”现象还是因为孩子的文字功底差导致的正常现象?以后会渐渐好吗?又该如何引导呢?

侯会:您说得是。现在诱惑太多,看网文,看连续剧,打游戏,都是诱惑。您让孩子坐在那里读经典,确实不容易。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观察了解自家的孩子(孩子跟孩子区别很大),看看他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因人制宜,不要看别人孩子干啥就干啥。二是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经典作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家长适当给以鼓励诱导,不要一上来就背《诗经》背《论语》,搞得孩子因枯燥而失去兴趣。此外,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Q:请问教授,少年儿童阅读文学经典该如何做一些帮助记忆理解的笔记?记什么哪方面内容能帮助到他们?谢谢!

侯会:您客气。您说谁做笔记?是孩子做,还是您帮他做?我想做笔记是个好习惯,我们小时候书不好找,往往借了书,把上面的诗词或好的段落句子抄在本子上,也算是一种笔记吧。做笔记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内容应该是很随意的,从一字一词的读音、解释,到警句的抄录,临时激发的思想火花,都可以写进笔记。当然,应鼓励孩子自己写,大人适当引导鼓励。

最好的阅读状态是什么?

Q:侯教授您好,我今年毕业工作4.5年,平时读书偏爱中日文学作品,对三体,哈利波特,西方文学比较排斥,想问怎么解决比较好?

侯会:我觉得您的选择完全没有问题。三体、哈利波特我也没读过。不过西方文学经典还是要读一些的。所谓经典,是指经过筛选考验的,哈利波特之类算不算,还很难说。读读18-20世纪的外国经典,如果不喜欢长篇的,可以先读读屠格涅夫、果戈里、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马克吐温的短篇,应该能引其兴趣。(我的《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都有介绍啊)

Q:向教授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播致敬!想沾小朋友们的光请教侯老师一个小问题,请问阅读注疏本常备哪些工具书比较好?遇到有不少字词,《辞源》和《故训汇纂》也查不到。

侯会:您客气。辞源我用过,《故训汇纂》我没用过。我常用的是《汉语大词典》(12册)及台湾的《中文大词典》(40册),但仍有找不可的字词,没办法。

Q:老师你好!如果让5-6岁孩子读一些报纸及简讯,是不是早点?有声朗读和无声阅读差距很大吗?

侯会:我觉得是早了点。报纸、简讯并无文学性可言,读多了会破坏语感。有声朗读和无声阅读各有利弊。读诗、读美文,还是朗读好。读一般书籍,不但要训练默读,还要训练能精度,能速读。


《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李商隐》 江户时代 十八世纪前叶 狩野常信 纸本,水墨设色,纵37.3厘米,横860.1厘米 日本京都诗仙堂藏

Q: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大一新生,我最近读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童年》《居里夫人传》《围城》等读完后没有什么感触,一直都是这样,感觉读完一本书没有一点收获,我也会思考书中人物的个性、经历等等,但是都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汲取到什么养分,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举个例子吧,就《童年》这本书,我觉得挺没意思的,读完在我心里留下的只有作者跟随外祖母和母亲去找外祖父,而后舅舅们撕破脸分家,母亲跟人私奔,我随外祖父母搬到另一个地方生活,最后被外祖父赶去了人间。人人都知道这是部经典,但我不觉得它写的有多好。这就是我的问题,我怎样才能从一本书中学到东西,怎样从经典中汲取到养分,请老师指教。

侯会:兄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人偏于形象思维,有人偏于逻辑思维,不同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大概有先天的不同。其实不要紧,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建议您先读读短篇,读读名家之作。读多了,可能会有一些感觉。此外,演戏的人讲究“进入状态”,读书何偿不是呢。假如您能把自己“变成”作品中的“我”,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急,为他流泪,是否感觉会深刻一些?当然,前提是作品写得好,让人不知不觉“读进去”,那是最好的阅读状态。

Q:老师,我比较喜欢读国外的文学和当代作家的书我觉得这些书籍比较适合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处于小白的状态,我觉得这是当代许多读者的一种现状,但自己又想去接触古典文化却不知如何入手,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老师您能给一些建议吗?

侯会:外国的、当代的要读,古代的也要读一些,打个基础。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主要是一种修养,同时也在培养一种能力。鲁迅先生的白话文写得好,得益于他古文读得多。有位学者唐德刚,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小时背过《左传》,下笔自然不同一般。

(以上来自澎湃问吧)

欢迎分享下方海报

邀请更多父母与孩子一起

聆听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文章作者

侯会

发表文章287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1826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

41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