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2020-02-12·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15个字,产生35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虽然征用了几批定点医院,但床位仍旧容纳不下病患(图为武汉市第七医院,第二批征用的一家二级医院)(蔡小川 摄)
主笔/陈晓
记者/丘濂 刘畅
万众期待的火神和雷神
2月2日上午,历时11天,距离汉口火车站40分钟车程的火神山医院完工,正式交付给联勤保障部队,次日开始收治病人。与此同时,自1月26日开始施工后,位于武汉主城区南部江夏区军运村的雷神山医院已进度过半,预计2月5日完工,第二天投入使用。
因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市内的指定收治医院和发热门诊不堪重负,而临时修建了这两座传染病专科医院。两座医院的修建方式都借鉴了2003年北京应对SARS修建的“小汤山医院”。
2003年“非典”在北京肆虐时,收治“非典”病人的病床缺口达到1500至2000张。为了满足收治需求,北京将北郊小汤山疗养院内的假山花园推倒,平整地基,7日内建成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能容纳1000张床位的小汤山医院。
“小汤山医院”的建成成为2003年“非典”疫情的一个拐点。大量拥塞在城内无处安放的患者们,终于有了疏散的出口。成批医务人员感染,甚至死亡患者都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混乱场面开始得到改变。而“学医的都知道,只要混乱状态结束了,这个传染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曾经亲历SARS的北大医院副院长张庆林对本刊记者回忆。
时隔17年后,2020年1月23日的夜里,小汤山医院的设计方中国中元设计院接到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电话,寻求再建简易集中医院的技术支持。接到请求后一小时,中元设计院将修订完善的图纸送达城建局备用,并与武汉中信设计院建立直通联系,一天内形成完整图纸,武汉开建火神山医院;三天后,雷神山医院工程上马。
一些住不进医院的病患不得不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蔡小川 摄)
不仅是武汉,同样被疫情追赶防线崩溃的黄冈、鄂州、孝感等地都开始了地方版“小汤山医院”的改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教授告诉本刊,近年来国外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时候也会因床位不足建立临时医院。但是那种医院类似部队打仗时的“野战医院”,建在帐篷或者简易房里,床位有限。这种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容纳几百甚至上千张床位的医院建设,是中国特色。
当病毒在极短时间里制造出超乎想象的混乱时,一个为应对疫情而快速建立的专门医院,似乎成为中国应对重大疫情的“标准范本”,寄托了无数人的希望。火神山、雷神山建设期间,很多被封城禁令困在室内的当地人相互劝告,睡不着就去看火神山建设。在央视的新闻端口上,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现场直播是热门视频,凌晨两三点在线人数也常常超过2000万。
从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来看,2003年建立的小汤山医院是扭转局势的成功范例,但它的基石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感染病毒对身体的折磨,往返医院多次却得不到救治的绝望,眼看着患病的亲人一天天委顿却无能为力的焦灼恐惧,还有无可挽回的生命。因为前期应对失策造成的混乱,病毒已经在城里完成了一轮远高过它正常能力的杀戮。“非典”的总体病死率接近11%,但前期因为混乱状态在有些医院制造了高出几倍的死亡率。同样的代价也发生在2020年初的武汉。截至2月4日,武汉死亡人数占全国死亡人数的74%,病死率约为4.9%。如果除去湖北省,其他省份的病死率约为0.16%。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前期,武汉三家定点医院共110张重症医学床位,远不够收治大量重症患者。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分散,重症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外省。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36个推荐 粉丝787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