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凌
2017-12-1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77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牡丹作为一个药物名称,最早出现在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老子《道德经》中就有“牝”和“牡”的概念,后汉贾逵也写过:牝牡相诱谓之风。其中“牡”意味“雄性的动物”。按照字面理解,牡丹也就是“雄性的红色”。这个神秘的名字到底源自何处至今无解,但是在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中,我们可以梳理一条牡丹作为中国图像志体系中一个重要元素的线索,它如何在中国唐朝的两个都城——长安和洛阳,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审美空间的重要装饰和象征,这个空间混合了美、色情、权力和宗教。
唐之前的牡丹并未正式进入象征系统。最早的关于牡丹作为植物存在的记载,是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又据《太平御览》中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但包括杨子华在内的唐之前所作牡丹绘画作品均未有实物流传。
发表文章48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746人
艺术与考古学系博士, 艺术史学者、作家,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