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访水佩鲁贾

作者:《江河》杂志

2017-12-22·阅读时长5分钟

1885人看过
被称为意大利“绿色心脏”的翁布里亚区位于亚平宁半岛的中部,是意大利最小的地区之一。佩鲁贾市是该区的首府,人口15万,距离意大利首都罗马和以文化、艺术及时装闻名于世的佛罗伦萨均150公里。行走在这座小城,无论是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千变万化的色彩,还是古朴典雅的建筑群,随处可见的历史印记,都充盈着浓厚的艺术气氛和文化底蕴。中世纪的钟声已敲响,骑士的白马已起蹄,请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访水佩鲁贾。


站酷海洛/供图


佩鲁贾(Perugia)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古老城市,地处亚平宁山脉脚下,城市建在山丘的顶部,海拔465米,今天仍然存在长达3公里的石头城墙。佩鲁贾城是中世纪后构建了意大利文明的诸多小城中心之一,不仅有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悠久城市历史,同时这里也是意大利中部文明的摇篮,建立于14世纪初的佩鲁贾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13世纪后,意大利的城市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意大利各地的城邦小国进入了兴盛时代,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因此意大利的很多城邦都跻身于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列。在中世纪,不论是城市的建设,还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佩鲁贾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其城市水系统建设更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水系统建设的典范。

因此,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佩鲁贾古代城市水系统多是在13世纪后兴建,包括了典型的欧洲城市水系统建设要素:泉水、引水渠、喷泉、水池、水井等。这些设施一直供人们使用至约100年前现代城市供水系统出现后。


埃特鲁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谜

走在埃特鲁斯肯水井中部的桥上,被岁月斑驳了的石块竖起的、阴森的井壁,深不见底的、透着寒气的水,都在向人们发问:是谁修建了这些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是自由民还是奴隶?又是谁支付了巨大的工程费用?

佩鲁贾地处山丘的顶部,利用地下水和雨水是早期人们一种必然的选择。在13世纪引水渠修建之前,更为古老的蓄水与取水设施是水井,也就是说大大小小的水井构成了佩鲁贾城的主要水源。这些水井大多数是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修建的,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目前,佩鲁贾城中还存在一些仍然发挥着作用的古老水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埃特鲁斯肯水井。


埃特鲁斯肯水井  郑晓云/摄影


埃特鲁斯肯水井修建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最初作为一个蓄水池,后来经过进一步修建而成为水井。水井足有37米深,而在地面上,它只是一个宽约1.5米的石头水井建筑。在井圈底部有圆形的石基,上面是井圈和提水的铁架。水井从地面向地下延伸12米,是一个直径约2米的直井,而在12米之下,是直径5.6米的巨大井体,最底部水井的直径也达到了3米,蔚为壮观。水井中部有一座桥可以行走,供游人参观。人们走到这座巨大的水井内部,看到四周是阴森耸立的井体,向下张望则是透着寒气的井水,不寒而栗的感觉油然而生,可当定下神来,又会折服于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水井的顶部由多块重约8000公斤的大石条支撑,横桥下面的井体完全是在岩石上凿成,可

见修建时工程的艰巨和浩大。然而为了水,人们需要这样的付出。更值得赞叹的是,这一切都是在2000多年前技术手段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完成的,为人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是谁修建了这些工程?是自由民还是奴隶?又是谁支付了巨大的工程费用?


埃特鲁斯肯水井内视  郑晓云/摄影


由于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资源,是维持财富与权力的要素,可以说埃特鲁斯肯水井应当是属于公共工程,并不完全由奴隶修筑。在埃特鲁斯肯王朝(前6世纪—前5世纪)统治罗马的时期,作为自由民的市民有义务参加下水道等市政工程建设,如同服兵役一样,因此市民也参与了水井修建。水井不仅服务于上层贵族,同样也服务普通百姓,普通市民也可以使用水井中的水。今天,水井的底部仍然能储蓄至少3条岩石石脉水,供人们使用。这一口水井代表了当时埃特鲁斯肯文明时期的最高技术水平,同时也使我们理解了当时的城市用水状况,尤其是为了获得水这一种基本的生存资源,人们所付出的艰辛。


水压的奥妙带来动感的城市

鹅毛笔,羊皮纸,智慧的先人早已探明“水越深,水压越大”的压强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中。水,在佩鲁贾城中,翻过山岗,爬过草坡,跨过高桥,穿过隧道,成为街头巷尾间一道动感的曲线。



为大喷泉供水而修筑的引水渠遗址,在林木的掩映下发出看遍岁月的叹息。郑晓云/摄影


建立在山丘顶部的佩鲁贾城,水供给主要依靠泉水。

佩鲁贾城一带能够供水的山泉不多,人们主要引取的泉水只有一处,在距离城市中心约3公里外。虽然这条引水渠并不长,但是它需要跨越两个山谷才能将水引到城市中心,建设难度也非常巨大。

引水渠以三面石块相砌而成,在山谷中修建引水渠桥,进入城市后修建地下隧道将水引至城市中心。具有挑战的并不完全是工程的浩大,而是将水引到比引水渠中段地面高的城市中心,同时还要经过两个山谷,其中一个山谷深达170米。工程师们巧妙地设计了自然水压的方式,将水输送至渡槽对面的高处水池。进入城市后也同样如此,通过自然压力将水送往城市中心——喷泉。


引水渠穿城而过,两旁是色彩鲜艳的小楼。站酷海洛/供图


这一工程历时23年,于1275年最终建设完成,代表了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终结后欧洲城市水系统建设的最高技术水平。这种压力引水系统的设计在当时的意大利多山的中部城市里,是一种常见的景观:由一个有加压功能的中心水池连通一道引水渠,使水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池,再从这个水池将水引到低处的一个或更多的水池,最低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喷泉。

由于自来水供水系统的出现,这个古代系统已经停止使用,但是遗址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引水渠,也可以看到高大的引水渡槽,坚固的引水隧道,这一切都成为古代城市文明繁荣的重要象征,为佩鲁贾城增添了水的动感。


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喷泉 站酷海洛/供图


玛吉欧瑞喷泉世俗与宗教的角力

神权与王权的战争,大幕已起。宗教的权杖高举,世俗的火焰焚烧,自由与人文的号角声在太阳升起时吹响。喷泉的水花将历史的尘埃吹散,浮雕的纹路成为传奇的转述,不屈的礼赞诗献给你和我。

13世纪以降,佩鲁贾及周边的城市修建了很多喷泉。喷泉最初作为一种用水末端设施,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具备景观性、纪念性和象征性特点的水设施,以满足宗教寄托、权力象征和城市用水需要,成为中世纪政治、文化、宗教、世俗融为一体的独特见证。


喷泉俯瞰  郑晓云/供图


佩鲁贾城市中心广场的两面分别是大教堂和市政宫,分别代表宗教和世俗的权力。广场的中间,便是建于1278年的玛吉欧瑞喷泉。喷泉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由大理石建成,第三层是由金属建造的出水层,水则来自专门修建的引水渠引入的泉水。

玛吉欧瑞喷泉的意思是“最伟大的喷泉”,它之所以享誉欧洲,不仅在于建造精美,更在于文化内涵。作为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在欧洲中世纪宗教盛行的社会背景下,玛吉欧瑞喷泉不单单展示宗教的信仰,更融合了历史、神话和世俗的多重主题,成为当时欧洲城市标志性喷泉中的另类。


喷泉上精美的浮雕 站酷海洛/供图


在喷泉第一层的壁面上有26幅浮雕,分别展示了神话传说、历史和12个月中每个月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景。例如在2月份,浮雕表现的是捕鱼;6月份,浮雕刻画了收割麦子的场景;11月份耕地、播种;12月份宰杀猪……同时,还展现了人们从出生、结婚到死亡的过程。总之,浮雕的内容既表现了贵族,也表现了平常人的生活,囊括了城市中所有的艺术内涵、社会职业和阶层状况。


在玛吉欧瑞喷泉留影的新婚夫妇。郑晓云/摄影


这座喷泉记录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和世俗之间的权力争夺,显然在当时的城邦中,宗教已经不能够完全控制世俗生活,而世俗生活的意义被人们所彰显。因此,喷泉上的这些浮雕更像是献给整个社会,尤其是献给劳动者的赞美诗。

(文/郑晓云 Walter Dragoni[意])

文章作者

《江河》杂志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707人

传播江河文化,普及水情教育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