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61 欧阳修 |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侯会

2020-03-30·阅读时长4分钟

21586人看过

61 欧阳修 | 醉翁之意不在酒

17.2M
00:0012:32

点击上图,跳转至本课程介绍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侯会。这一节,我们准备讲讲宋代中期的文坛宗师欧阳修。

古文革新扯大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四岁上死了爹爹,寡母亲自教他读书。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柴棍在地上习字。欧阳修是个争气的孩子,又加上聪明过人,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

欧阳修比范仲淹晚生差不多二十年,两人同朝为官,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好范仲淹因上书批评朝政被贬官,满朝的官员都替他鸣不平。独有一个叫高若讷的谏官,顺着皇上的意思,说范仲淹该贬。欧阳修就写了一封信给他,责骂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要他赶紧让位!这封信就是有名的《上高司谏书》。

高若讷恼羞成怒,把信交给皇上,欧阳修因此也被贬官。——后来范仲淹东山再起,邀请欧阳修做他的书记官,欧阳修笑着谢绝他:当初我替您鸣不平,哪里是为个人呢?跟您一块儿降职,却不必一块儿升官啊!

欧阳修积极参与范仲淹推行的革新,做了不少好事,官一直做到参知政事,这是很高的职位,相当于副相。

欧阳修

欧阳修喜欢古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小时候,他家里穷,买不起书。正巧有个同乡家中富有。一次欧阳修在他那儿玩,看见有个破筐子装着许多旧书,从中拣出一本装订得颠倒错乱的《昌黎先生文集》来——那是韩愈的文集。

欧阳修向朋友讨了这书,带回家去读;这一读,就再也放不下。后来他家藏书过万卷,这本残破的韩愈文集,他却始终不肯丢弃。

宋初以来,应试的举子中流行着一种生涩狂怪的文体,号称“太学体”。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凡是碰到这种“太学体”便一概排斥不取。考试完毕,一向喜欢闹事的落选举子们拦住马头大吵大闹,连街上巡逻的士兵也弹压不住。——可是从此科场上的文风发生了变化 ,文风趋向于平实简练。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自己的文章朴实自然,文辞简洁,道理讲得十分透彻。他的《朋党论》《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shuāng)冈阡表》,都是被历代传诵的散文佳作。

《醉翁亭记》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者在新政失败、被贬滁州时写的。那时他心情郁闷,思想矛盾,便常常四出游玩、喝酒吟诗,做出放达的样子,并自号“醉翁”。滁州琅琊山上有座亭子,欧阳修给它取名“醉翁亭”,并写了这篇游记。

游记开头先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以及醉翁这个名号的来历,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题。接着寥寥几笔带过山中朝暮四时的景物变化,然后把重点放到太守跟百姓同乐的场面上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伛偻(yǔ lǚ):驼背。提携:拉着。这里代指老人、孩子。◎渔:打鱼。◎洌:清凉。◎山肴野蔌(sù):指野菜之类。前陈:摆列于前。◎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射者:游戏的人。射,指投壶戏。弈者:下棋的。◎觥(gōng)筹:觥,酒杯;筹,喝酒时计数用的竹签。◎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不一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去,林子里成了禽鸟的世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因百姓之乐而乐啊!

文章几乎每句都用“也”字结尾,全文共用了二十一个。不但没让人感到重复单调,反而显得平和古雅,别有风味。

《醉翁亭记》语言非常精练。开头概括滁州地理,只用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据说有人看到最初的手稿,前面用了几十个字描述滁州周围的群山,最后几经修改,全都删去,换成这五个字。可见在文章的平易简练后面,不知隐含着作者多少锤炼之功啊!

铁笔著史,柔翰填词

欧阳修还是史学家。他参加修撰《新唐书》,还自著《新五代史》。他写的史传文章,篇篇生动流畅,引人入胜。传记前后的序跋文字,也都简洁中肯。有一篇《伶官传》,记录了后唐庄宗因宠幸优伶(演员)、终于败亡的史实,在《伶官传》的序言中,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乐)可以亡身”,也就是说,抱着忧患意识,勤勉于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而一味的安逸享乐,不但国家要败亡,统治者的性命也难保!后人称这篇文章是“千古绝调”,是《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欧阳修还有一部笔记文集《归田录》,里多为短文随笔,言简味深。其中有个《卖油翁》的故事:说是对身为高官陈尧咨因为擅长射箭,自鸣得意。有个旁观的卖油老汉,却并不捧场,认为只不过是“惟手熟尔”。他自己的绝技并不比陈尧咨来得差,他可以把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让油穿过钱眼儿注入葫芦里,钱却滴油不沾。最后连陈尧咨也佩服得连连点头!——宋代的笔记小品十分发达,这跟欧阳修的倡导不无关系。

欧阳修还工于诗词,诗中警句如“万树苍烟三峡暗,满船明月一猿哀”“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都为人传诵。

他的词呢,跟晏殊的风格相仿。他曾写过十首《采桑子》,咏赞颍州西湖,选一首来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狼藉:形容落花散落貌。飞絮濛濛:柳絮乱飞如细雨。濛濛,微雨貌。尽日:整日。◎笙歌:有笙管伴奏的乐歌。帘栊:窗帘。

词中画意盎然,读罢有一种寂寥失落的感觉。

总之,欧阳修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在散文创作上成就尤高。又因身为高官,地位足以引导一代文风,因此他成了宋代诗文革新的领袖。唐末宋初文坛上的坏风气到他这儿被彻底扭转。他是宋代的韩愈,天下的读书人都把他看作文坛宗师。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宋代的有六位,欧阳修之外的那五位——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全都受过他的指点或提携。他的文风,也一直影响到南宋及元明清各代。

《欧阳文忠公集》书影

还,古文大家欧阳修就介绍到这里。下一节,我们介绍宋代文坛其他文学家,王安石、曾巩、梅尧臣、苏舜钦以及司马光等。

欢迎分享下方海报

邀请更多父母与孩子一起

聆听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文章作者

侯会

发表文章287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1838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

413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