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7-04-10·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92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重新认识疾病、医疗与生死
24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36*****085划线
09-25 10:26
代
章鱼咑奶茶划线
12-14 15:06
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势必建立在医患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之上。毕竟,“若不能触动对方,他们(医与患)就无法运用医学的力量救助患者;若不能找到理解彼此想法的方法,他们注定要失败”。
12-14 15:05
以重新理解治疗、重新定义医生的角色为出发点,将医学重新拉回关注人的轨道。
在临床医学,各种生理指标、数据取代了人,医生绕过人,直奔疾病而去。“治病不治人”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常态,它以根除疾病而不是帮助人为目的,忽略了病人身心的痛苦和诉求。
12-14 15:04
然而,完完全全的平等并不是拯救现代医患关系的良药。现代医学的专业性意味着医患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巨大知识壁垒,平等也就无从谈起。病人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往往远远高于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医学风险认识又远远低于医生。缺位和无效的沟通既给临床治疗制造了巨大成本,又使医患的情感遭到巨大打击。
在处理医学决定时,医生家长式作风受到批判,以“共享决定权”为原则的新的医患关系产生了。
在整个20世纪,医学作为国家治理中备受重视的领域,和社会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迅速扩张。医学不断为人类的“缺陷”贴上新的疾病标签。医学接管了人们的外貌、精神,同时浸入到生命每一个进程。我们在医院里出生,在医院里死亡。医学甚至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征服衰老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