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周作人长孙周吉宜:为爷爷著作权打官司

作者:刘周岩

2018-01-10·阅读时长12分钟

1543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73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周作人长孙周吉宜

身为周作人之孙

68岁的周吉宜是周作人的长孙,已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的位置退休8年。他现在每日的事情是处理和周作人著作、遗物相关的各类官司,整理和出版周作人资料,自己也搞周作人研究。公众面前,他相当程度上扮演了周作人家族代言人的角色。

他还清楚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别人不太一样。“1959年我上小学的时候,人民大会堂有一个庆祝活动叫‘祖国十年我十岁’,我们那一个年级的孩子基本都是1949年出生的。”平常一贯表现很好而且是班长的周吉宜理所当然地成为参加庆祝活动的学生之一,被分配了一个名额。有一天上课,周吉宜忽然被叫了出去,“教室外站了一圈人,有老师、大队辅导员、副校长和一个没见过的人。他们问我,你父亲叫什么,我说叫周丰一,又问你爷爷叫什么,我说叫周作人。他们就说没事了,你回去上课吧。然后我的名额就被取消了。”

周吉宜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父亲、祖父好像不太平常,而且这种不平常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在周吉宜的印象里,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爷爷只是一个温和好脾气的老头。“我从没听他大声喊过别人。有时候我在院子里玩,他大概有事喊我,我装听不见,他最多喊我两次,我还不答应他就不再叫我了。”

和哥哥鲁迅(周树人)一样,周作人同样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二人一起在绍兴长大,一起在日本留学,“五四”时期一起在北大任教,共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直到1923年因为至今没有公论的原因兄弟失和,思想发展也愈发走上不同的道路。日本占领北平之后,周作人出任伪职,被称作“文化汉奸”,历史评价毁誉参半。

“我们院里有一棵枣树,院里各家平分。有一次听见两个阿姨谈论我们,‘他们家也想吃枣,也不看看他们家什么成分’。”年幼的周吉宜回家问母亲自己是什么“成分”,母亲没有回答,只是叫他以后不要再参与院里小孩敲枣分枣的事情,家里从外面给他买枣吃。“可是小孩都要在院子里一起吃,大家你吃一个我吃一个,我拿着外面买来的枣,和其他人的形状都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周吉宜终于知道自己的“成分”,是一次放学时和同学一起回家。大家谈起各自家里的情况,一个女生忽然说:“周吉宜我知道你们家干吗的,我爸爸告诉我了,你爷爷是大汉奸!”

家里人对过往的历史从来不谈,一些事情上也会有所回避。奶奶周信子是日本人,家中有大量日文藏书,周吉宜很自然地想学习日语,但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的父亲周丰一始终是非常冷漠的态度。“我后来看父亲学生写的文章,说他如何深入仔细地教他们日文。但是我找他辅导日语,他没有给我讲过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吉宜自己通过阅读对家里的历史有了了解。1963年,周吉宜入学北京四中,这所聚集了全国众多重要家庭子弟的中学处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中心。“从1964年开始气氛越来越紧张,我也看了很多书,心里有了认识。‘文革’真正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震惊,觉得这是事情必然的发展。而且我也知道,因为我的出身,我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前途!”

文章作者

刘周岩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抗衰老科学指南

116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