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还可以补充的是,艾尔曼并不赞成何炳棣的观点。何炳棣认为明清科举造成了相当规模的社会流动,而社会流动给很多士人提供了上升的机会,这使得晚期中华帝国社会富于生机。而艾尔曼觉得,明清两代的科举竞争仅限于 “精英内部的有限循环 ”,他们来自文士或商人家庭、宗族和世系的年轻男性,这些家族握有充足的语言和文化资源,来对其男性子孙进行教育投资。由于学习古典经典与典雅语言需要相当的精力与财力,形成了这些士绅阶层对文化和语言的垄断,这使得富裕或有权势的家庭,在若干代以内得以持续独占这些资源,而要求很高的八股文写作,把商人、农民、匠人,也就是 “士农工商 ”四民中的后三类 “挡在门外 ”,只是促成精英士大夫阶层的 “再生产 ”(reproduction)
10-10 11:51
0人推荐
0人转推